《禅宗图文百科 1000个你应该了解的禅宗问题》 第二章 禅宗发展源流 “禅”的产生与古印度瑜伽术有何渊源?

作者:出处:
分享到:

 
    “禅”的产生与古印度瑜伽术渊源深厚。首先,“禅”的由来在《慧苑音义》上说是:“禅那,此云静虑,谓静心思虑也。旧翻为思维修者,略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禅原是禅那(Dhyana)的简称,而它起源于古印度瑜伽,后来为佛教理论吸收发展,成为“思维修”,是修证觉性的方法。

    其次,中国佛教的禅定理论与实践来源于印度,而在印度,禅定被视为古老瑜伽修持术的一个组成部分。瑜伽,印度梵文原作Yoga,在印度是各宗教徒共同采用的修行方法,是说依调息等方法而摄心,使与正理等相应的状态。在奥义书时代,瑜伽的方法为依调息等观行法而看到“梵我一如”的境界,与梵结合,此即称为瑜伽。中国禅宗虽然是中国化的一个佛教宗派,但在其源流上,是离不开印度文化的。禅宗以“禅定”名,便可以证明与印度传统的瑜伽修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帕坦伽利在其所著《瑜伽经》中,把执持、禅和人定描述为瑜伽冥想术的三个阶段。在执持阶段,冥想者的心总是倾向于从冥想注意的对象事物上游离开去。在禅阶段,冥想者的心专注一点地保持在冥想对象事物上。这种心专一点状态最高的完美境界就叫入定。由此可见,禅与瑜伽是紧密结合的。

无著,生于约4世纪至5世纪,北印度富娄沙富罗国人,禅宗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创始人之一。他跟从弥勒菩萨听受大乘空观,研习《瑜伽师地论》,且通达《华严经》等大乘经义,著有多种论著。从此便可看出,禅宗的产生与古印度瑜伽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