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达摩一系的禅法传至四祖道信,禅法的思想也有相当的发展,道信的禅学思想广泛引用了包括《金刚经》在内的大量佛教经论,提倡各种因人而宜的禅法,适应了众多修禅者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达摩《楞伽》的心性说,同时融入了《般若》的离言扫相,但达摩祖师没有进行理论上的论证,道信则进一步从理论上对般若与楞伽的结合做了论述和发挥,他提出的随心自在、无碍纵横,成为中国禅宗修行生活的基本态度。
四祖道信以般若实相与楞伽心性的结合为基础,提出了知心体、知心用和守一不移等五种方便法门,容纳了传统禅法的修心内容,以般若空观发挥了慧可、僧璨禅法中即心即佛、万法一如的思想,对后来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另外,道信把达摩禅法的随缘逍遥的修行观,置于当下即是的自然之心的基础上,从而提倡“身心方寸,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施为举动,皆是菩提”的思维,成为中国禅宗修行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