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从何来,往何去,是一切宗教所思考的基本问题。《楞严经》对生死的看法是:“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返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这就是《楞严经》观察生死现象的态度,将生死看做是宇宙大化的自然现象,是生命现象的随机化生。禅宗的禅僧汲取这种生死观念,在修行中直面死亡时洒脱从容,张扬了修行者独立自由的主体性,显示了俯视鸟瞰的生命意志。于是禅师在这种认识中具有一种雍容娴雅的襟怀,可以突破世俗的生死牢关。用这种洒脱的态度来审视世间万物,就会从世俗的情缠欲缚、黏着胶固的万物关系之中,感受到去来任运、洒脱无拘的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