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禅宗分化的五家中开宗最早的要数沩山宗,道场规模至为宏大的恐怕也要数沩山宗。而沩山作为五家禅中开宗最早的一家,它的宗风特色虽是圆融了当时丛林的各系禅教,但在修行阶次与体用关系的证悟上,仍是颇具自家特色的。沩仰宗认为要证得禅的体用圆融,要求修行者离四句、绝百非,从而使“凡圣情尽,体露真常”,达到理事不二的境界,才可以到如如的境界。要达到这一了悟的境界,就连沩山门下的弟子仰山,也是经过了一场非同寻常的修学,才得以实现的。
根据现在的禅家文献,从沩山修禅的阶次与沩山禅的体用关系等方面来看,它的深邃就是不说破佛法的真谛,而要求修行者自己从一些抽象的图形和概念里体会佛法。而且禅者见道之后,还必须有一个善自护持、长养圣胎的修习过程。因为一时的见道,绝不意味着终生大事就完结了,不用再修了。这个过程中仍要做到开悟以后的状态,对自己的精神进行洗涤。
所以沩仰宗宣扬禅者悟道后,继续修持,如果抛弃渐修,便会退转,乃至更加堕落。因而,沩山在开示学人中,明确地指出了参禅道人在悟后必须坚持再修行,这便为禅门明确地指出了一个修行的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