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人生的大流虽由于阿赖耶识种子生现行,现行熏习成种的因果循环而无穷已,而其个别人生之所以成立还要由于第七识末那的我见。“末那”是梵语音译,义为“思量”。此识的性质与活动都唯是恒常审悉思量自我,就是缘阿赖耶识见分以为自我。这便是二种我见中的俱生我见。阿赖耶识随着修证的阶段不同有三种不同的内容和名称。末那依于阿赖耶识而缘阿赖耶识,因此也有三种不同的内容和名称。在我爱执藏现行位(一切凡夫,二乘有学,七地以前菩萨),末那依阿赖耶识起人我见,名染污末那(染污意);在善恶业果位(一切凡夫,二乘有学无学,一切菩萨),末那依异熟识起法我见,名有覆末那(有覆意);在相续执持位(一切如来),末那依无垢识起平等性智,名清净末那(清净意)。也就是说,在前二位恒审思量我相,在第三位恒审思量无我相。在思量我相的阶段,与四种烦恼相应,就是我痴、我见、我慢、我爱。我痴就是无明,由于对我相的愚痴而迷惑无我之理。我见就是我执,于本来无我之法而妄执为我。我慢是依持所执之我,以为高于一切。我爱就是我贪,耽着于所执之我。正由此四烦恼,令有情生死轮回不得出离。末那既与四烦恼相应,便是染污,能障碍圣道,能隐蔽自心,所以是有覆。但其性不是善,也不是恶,所以是无记。
众生生处有三界九地之分。欲界为一地;色界为四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无色界有四地: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随何地的异熟藏识现前,便是生于何地。染污末那便缘彼异熟,执为自我,也就系属于彼地,为彼地的烦恼所系缚。只有清净意是无所系的。
识的了别作用有三种量,就是现量、比量、非量。对于当前明了的境界无有迷惑错乱而能了知,离开种种概念而直观境界,清楚明白,这便是现量。对于不当前的境界,借助种种情况的分析,而所观察的问题有正确的理解,这叫做比量。如若这境界不是当前可以直观而明白的,也不是可以用种种情况分析比较,境界既无实体,又不可量度,而且起心量度,这叫做非量。末那识缘第八识的见分,本非我法,而妄执为自我,就是第七识以第八识的见分为疏所缘缘,于第七识相分上有我相生,第七识见分便缘此相分我相,自证分缘见分的我见,证自证分又缘自证分而执为自我。所以末那识的了别作用唯是非量。至于第八识及前五识只有现量,第六意识具足三量。
阿赖耶识与末那识的关系是互相依托的。识的生起虽各有自种(因缘故)。但是若无阿赖耶识,末那的我见无由得生,无末那的我见,后有异熟无由得起。所以此二识相互为依(增上缘依,亦名俱有依)。同时各各识是前念引导后念而得生起(等无间缘依,又名开导依)。宇宙人生之所以建立,正是由于有此无限功能的洪流,阿赖耶识经过我见(末那识)而组成的。阿赖耶识的体是不能消除的,末那的体也不能被消除,只是在转识成智时,转末那成平等性智通达无我平等之理,自然圆照法界,所以大圆镜智与平等性智也是相依托的。但是平等性智在见道便可初起,而大圆镜智唯有金刚后心方得初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