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研究法 行深般若的第一步 一、所修一切智相

作者:出处:
分享到:

 
    这是修行般若的第一点,菩萨由此能正确认识世间和出世间的因果而证入空性。世间生死的果就是苦谛,其因就是集谛;出世间涅槃的果就是灭谛,其因就是道谛。四谛是有内在的和外在的矛盾的。外在的矛盾是生死和涅槃的矛盾,所以苦集二谛是俗谛,灭道二谛是真谛。内在的矛盾是四谛各各具有真俗两方面的义理。声闻只通达四谛外在的矛盾而解脱生死、住于涅槃。菩萨必须通达四谛外在和内在的矛盾,才能不住生死、不滞涅槃而成熟有情、严净佛土。经中说: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无边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如虚空无边故。
    世尊,等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诸法等故。
    世尊,离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毕竟空故。
    世尊,不坏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一切法不可得故。
    这四句是次第说明菩萨所通达的苦谛的无常、苦、空、无我四相。一、无常相。菩萨观察世间的一切确实是刹那变幻无常的,然而这刹那的生灭不是孤立的而是关联一切、包罗一切,如虚空之无边。二、苦相。菩萨观察世间一切确实的苦痛逼迫,然而应当体会苦乐的平等性,才能忍受世间苦来作饶益众生的事业。三、空相。菩萨观察世间一切确实是由众缘集合而成,无其实体,然而一一众缘又还是众缘所生,穷源到底,毕竟无其实体。于是远离一切人见、法见的分别。四、无我相。菩萨观察世间一切确实是无主宰、无自性,然而这无我相也无定相,不可执著,才能精进不退地利益众生。经云:
    世尊。无彼岸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无名无身故。
    世尊,空种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入出息不可得故。
    世尊,不可说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觉观不可得故。
    世尊,无名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受想行识不可得故。
    这四句是次第说明菩萨所通达的集谛的因、集、生、缘四行相。一、因相。菩萨观察贪爱于永恒的人生(此岸)确实是苦因,然而进一步体会到涅槃(彼岸)无名无色而生死涅槃一如无二,本来住于生死,又何住于涅槃。二、集相。菩萨观察贪爱于快乐的人生确实是招集了苦,然而进一步体会到人生苦乐是刹那生灭而变幻无常,如空中风,不可捕捉,便无能集、所集。三、生相。菩萨观察贪爱于美满的人生,确实能生起种种苦痛,然而进一步体会到所谓美恶只是由于人的思惟(觉观),由思惟而有名言,由名言而更限制了思惟。思惟若不成立,美恶的名言也无所施。四、缘相。菩萨观察贪爱于实体的自我,确实能使苦痛相续,然而进一步体会到自我不外乎身心。身心相待而有,离身则无心,无心则无我。经云:
    世尊,不去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一切法不来故。
    世尊,无移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一切法不可伏故。
    世尊,尽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一切法毕竟尽故。
    世尊,不生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一切法不灭故。
    世尊,不灭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一切法不生故。
    这五句是次第说明菩萨所通达的灭谛的灭、静、妙、离四相。一、灭相。菩萨正确了解贪爱永尽则死生灭,然而进一步了解生死本性即是涅槃,流转生死既无所从来,证入涅槃亦无所归趣。二、静相。菩萨正确了解苦果止息是为涅槃,然而进一步了解法从缘起,亦复从缘灭。缘生性空之理决定不移。三、妙相。菩萨正确了解涅槃常住,永无灾难,然而进一步了解一切法即生即灭,无有住故,本自解脱,非适今也。四、离相。菩萨正确了解涅槃安稳,永无过患,然而进一步了解染垢本自清净,生无所生,灭无所灭故。经云:
    世尊,无作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作者不可得故。
    世尊,无知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知者不可得故。
    世尊,不到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生死不可得故。
    世尊,不失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一切法不失故。
    这四句是次第说明菩萨所通达的道谛的道、如、行、出四相。一、道相。菩萨正确了知八正道是唯一正确通向涅槃之道,然后于观行中更能观察无有作者,是为正道之要。二、如相。菩萨正确了知八正道是符合真理的,然后于修行中更能观察无有知者,是更随顺于真理。三、行相。菩萨正确了知由八正道决定能通向涅槃,然而于修行中更能观察原无众生从今世死,去到后世;亦无有能远离生死,转入涅槃者。四、出相。菩萨正确了知八正道是能调伏烦恼,至于清净,然而于修行中更能观察亦无能调伏者。菩萨以此四无我理对治我见烦恼。经云:
    世尊,梦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乃至梦中所见不可得故。
    世尊,响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闻声者不可得故。
    世尊,影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镜面不可得故。
    世尊,焰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水流不可得故。
    世尊,幻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术事不可得故。
    这五句是说明菩萨在修道位中断修所断的所知障所用的后得智,即是道谛之中的法无我理。声闻但断人执,不断法执,以四谛智证得人空而入涅槃。菩萨依一切智如实通达道谛四相破于人执,断烦恼障,更须破除法执,断所知障,才能忍受众苦,长处生死,精进不息。一、如梦。世间一切法无有自性,如人梦中以为所梦是实,醒后时知其虚妄。世人由于结使,以世间诸事为实,得道则知其虚妄。二、如响。如空谷回响,因声而有,无有作为,亦无意义。世间诸法也是如此,虚诳无实。三、如影。日光照故便有影生,光灭则影灭,影生亦无所生,影灭亦无所灭。如是世间一切环境亦是如此,生无所生,灭无所灭。四、如焰。旷野沙碛之处,灰尘飘动,日光远照,见有水流之相。如是众生在生死旷野之中,以烦恼风鼓动行尘,见有男女相,而其实本来寂静,无有众相。五、如幻。如幻师以幻术幻出种种事物,虽可见闻而非实事。世间环境本来自性涅槃而有可见闻,不相杂乱。也就是说一切诸法的真实相是:都无自性的如梦,生无所生的如响,灭无所灭的如影,本来寂静的如阳焰,本来涅槃的如幻事。经云:
    世尊,不垢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诸烦恼不可得故。
    世尊,无净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烦恼虚诳故。
    世尊,不污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处不可得故。
    世尊,不戏论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一切戏论破故。
    世尊,不念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一切念破故。
    世尊。不动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法性常住故。
    这六句是说明菩萨在见道位中断见所断所知障所用的无分别根本智。一、不垢;二、无净。一切烦恼本性是空,从本已来常自无生,今亦无断;昔既未曾垢,今亦无所净。三、不污。烦恼名为污,眼耳鼻舌身意六情是生烦恼处。六情性空,便不可得;生处既不可得,烦恼亦不可得。四、不戏论;五、不念。一切法乃至菩提皆是戏论。真如妙理过言语道,超世智境,无有戏论,亦无忆想,亦复无可味著,故无忆念。六、不动。住法性已,一切结使所不能动,永无退失。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