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研究 十一 十二因缘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一切宇宙人生都是由种子生的现行,这现行还熏习成种子。但是其中却经过好几层阶级;譬如由种生芽,由芽生茎,由茎生枝,由枝生叶,由叶生果,果还成种,这种子和现行的循环也是如此,其中有十二层段落,这叫做“十二因缘”。
    这十二因缘便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如何是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白,就是愚痴同贪爱。何以是不明白呢?因为执著有我,只因执著有我,所以分别有无种种的希求。由这希求所以造作种种善不善的行为,便是无明缘行,由这行为熏成第八识中的种子。因为第八识与种子是不一不异的,离了种子也无第八识,离了第八识也无种子,所以叫做行缘识。这无明同行是说过去时的,这种子生起现在的受用,所以就现在生中识是最初。这识何以能生呢?譬草木的种子,要种在地下,日光覆照,用水灌润,便生芽了。这心的种子也如此,要种在“行”的田里,无明覆盖,用爱水灌润,便生芽了。生什么芽呢?生“名色”的芽。名就是心,就是受想行识四蕴;色就物,就是色蕴。于是有了身心,便是成胎了。这就叫识缘名色。这名色逐渐增长,眼耳鼻舌身意全长成而出胎了,便是名色缘六入。既生之后,六根与六尘便相接触,便是六入缘触。既然根尘相接触,便感觉得苦乐或不苦不乐,这是触缘受。对于身心顺适的感觉即是乐受,自然要特别的贪爱,这是受缘爱。因为有所贪爱,所以四方奔求,执著不舍,便是爱缘取。由追求执著,所以成就善不善行业,便是取缘有。这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入种,便包括现在时人一生的心理,由现在的行业所以生未来的身心,便是有缘生。未来既然有生便决定有死,这是生缘老死。这生同老死是就未来说的,这是就三世的因缘来解释十二因缘。总括来说,便是由过世的无明和行为因,生现在的识、名色、六入、触、受的果;由现在的识、名色、六入、触、受为因,生现在的爱、取、有的果;由现在的爱、取、有为因,生将来的生死的果。
    这十二因缘不仅是三世因果的解释,在我们的“一念”心中,也具足这十二因缘。由于不明了真理,所以有整个的环境发生,便是无明缘行。有环境便有知识,这就是行缘识。有知识便有身心和物我,这就是识缘名色。这身心物我一切作用相接触的机会只有六处,所谓眼、耳、鼻、舌、身、意,这就是名色缘六入。有接触的机会自然发出接触的情状,这就是六入缘触。这触无非就是苦、乐、不苦不乐三种,这便是触缘受。人的心思无非是对于乐受的贪爱,便是受缘爱。爱而不已便是爱缘取。由于取,一切心行成就,便是取缘有。这一念由初起以至成就,便是有缘生。这一念成就便消灭,就是生缘死。
    这十二因缘又可以分成两个轮回,便是“由烦恼造业”,“由业感苦”,“由苦还生烦恼”,如是循环不已。这十二因缘中的前七支是一个轮回,后五支是一个轮回。第一,无明是烦恼,行是业,识、名色、六入、触、受是苦,便是由过去的烦恼成就过去的行业,由过去的行业生现在的苦果。第二,爱取是烦恼,有是业,生老死是苦,便是由现在的苦果还生现在的烦恼,由现在的烦恼成就现在的行业,由现在的行业生将来的苦果,由这十二因缘所感得的无非是一个“苦”。但是苦的情形却不同。这无明、行、识、名色、六入五支是因为变迁无常而生苦,叫做“行苦”,这触受二支是“苦苦”。因为一切受皆是激刺性的,恼乱心性,所以都是苦,这是苦的正位。这爱、取、有、生、老死五支是因为乐事坏灭而生苦,叫做“坏苦”。
    人的生死以及一切行为感觉,无非十二因缘的循环。所以人要求解脱一切束缚而求清净的快乐,唯有打断这十二因缘。便是无明如若没有了,那行也没有了;行没有了,识也没有了,以至于老死也没有了。但是断十二因缘是要从哪一项断起呢?随便哪一项断都可以,因为十二因缘是循环的。但是最直接的是断无明。因为这是十二因缘中最重要的,所以列在第一位上。但是从无明上断是不容易,最容易是从现因果中间去断,便是受而不爱。因为爱断了,便取也没有了,以至于老死也没有了;老死没有了,无明也没有了。所有唯识哲学的唯识观以及天台宗、贤首宗、禅宗的初步修法无非是教人受而不爱。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