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宇宙人生都是由“十二因缘的定律”而生起的,又是由“种子现行的循环定律”而生起的,这两种定律的关系是如何呢?
为解决这问题,先要知道,这“现行熏习成种”是如何的熏法。这熏习是有三种:第一是有分熏习;第二是我见熏习;第三是言说熏习。这有分熏习便是人行为的熏习,他所熏成的习气是新生的,由这类新生的种子发生我们的无量生死以及一切果报。这言说熏习便是由人的感觉的熏习,这类熏习都是本有的习气,由为假使本识上根本没有这一类习气,便不会有这一样感觉或思想发生了,由这种习气生起“根身”、“器界”以及“心王”、“心所”、“时分”、“数分”、“方分”、“语言文字”一切知识。
这我见熏习有两种:有人我见,有法我见。这人我见是粗显的,这法我见是细密的,所以法我见可以独起而人我见一定要依法我见同起。人我见是执著有一个能主宰的我;法我见是执著有一个固定体性的法,这两种见各有新熏的同本有的。这本有的我见叫“俱生我执”,在第七识同第六识中,第七识的我执是无间断的,第六识的我执是有间断的;这新熏习我见叫“分别我执”。唯有第六识中,便是由推求义理以及一切学派的传说而执著有我。
我见熏习便是无明缘行,他除了自己种子现行的循环,还引起有分熏习。有分的熏习便是行缘识,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他除了自己的种子现行的循环,还引起言说熏习。言说熏习便是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他除了自己的种子现行的循环,还引起有分的熏习。
这种人生宇宙循环的原则,便是依他起的自性,一切人不了然,却有无量的分别执著,便是遍计所执性。这遍计所执是如何的生起呢?这遍计所执唯是从语言文字起的,一切人所领略的环境并不是环境的实况,不过是环境的虚名。因为只领略这环境的虚名,所以所得的不是环境的实体而是环境的相貌。由这相貌生起见解,由执著这见解而推求,用见、闻、觉、知四种情况而生起言语,于是由无意义的虚名中增出定义,所以永远不能得真实的了解。
所说“推求”不离五种:第一“由名分别义”,如听见人说牛,不知是何物,便推求牛是什么样的东西。第二“由义分别名”,便是看见牛,不认识它,便推求它叫个什么名。第三“由名分别名”,便是世间历史语言的学问。第四“由义分别义”,便是世间一切科学。第五“由名义分别名义”,便是世间一切学术的争论。由这五种分别所得的结果唯是虚名,决不会得到真实的了解的,所以佛教中说“唯证自知”了。
这遍计所执虽然是无用,却也不离依他起。唯识哲学的目的,便是于一切依他起的环境,不生遍计所执而真实证明一切的圆成实性。这圆成实性就是“真如”,它是极清净的。何以清净呢?第一,本来自性是清净;第二,一切垢秽不能染污它,所以是清净;第三,唯顺着清净的道理才能证得这真如;第四,顺清净道修行的人的环境是清净,所以真如一定是极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