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精华录笺注 附录

作者:丁福保出处:丁福保大德文汇/丁福保.-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12
分享到:

     
    《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曰:大凡修净土人,最忌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又持咒、又做会、又好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的话,却是夹杂也。既夹杂,则心不专一。心不专一,则见佛往生难矣。却不空费了一生的事么?如今一概莫做,只紧紧持一句阿弥陀佛,期生极乐。日久成功,方不错却。偈曰:阿弥陀一句,万法之总持。心与声相依,念兹复在兹。感应不思议,莲开七宝池。又偈曰: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又曰:大抵修净业人,行住坐卧,起居饮食,俱宜西向,则机感易成。室中只供一佛、一炉、一经、一桌、一椅,不得放多余物件。庭中亦扫除洁净,使经行无碍。要使此心一丝不挂、万虑俱忘、空空洞洞、不知有身、不知有世,并不知我今日所作是修行之事。如是则与道日亲,与世日隔,可以趋向净业。盖汝生时抛撇得干净,念头上不存些子根节。大限到来,洒洒落落,不作儿女子顾恋身家子孙之态,岂不是大丈夫举动?
    又曰:有问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菩萨曰:汝但息想定虑,徐徐念去,要使声合乎心,心随乎声,念久自得。诸念澄清,心境寂照,证入念佛三昧。然平日必须多念。从千至万,心无间断,则根器最易纯熟。若强之使一,终不一也。
    莲池大师曰:《弥陀经》言,若人念佛,临命终时,必生彼国。又《观经》言,念佛之人,生彼国者,莲分九品。盖此念佛法门,不论男女僧俗,不论贵贱贤愚,但一心不乱,随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间无一人不可念佛。
    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念佛。
    若人贫穷,家小累少,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
    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
    若人无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
    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
    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
    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
    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
    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
    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
    若人聪明,通晓净土,正好念佛。
    若人愚鲁,别无所能,正好念佛。
    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
    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
    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
    若人悟道,悟须佛证,正好念佛。
    普劝世人,火速念佛。九品往生,花开见佛。
    见佛闻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来是佛。
    又曰:念佛有默持,有高声持,有金刚持。然高声觉太费力,默念又易沉昏,只是绵绵密密,声在于唇齿之间,乃为金刚持。又不可执定。或觉费力,则不妨默持。或觉昏沉,则不妨高声。如今念佛者,只是手打鱼子,随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须句句出口入耳,声声唤醒自心。譬如一人浓睡,一人唤云某人,则彼即醒矣。所以念佛,最能摄心。
    又曰:夫学佛者,无论庄严形迹,止贵真实修行。
    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缁衣道巾,带发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鱼击磬,好静之人,自可寂默念佛。不必定要成群做会,怕事之人,自可闭门念佛。不必定要入寺听经,识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千里烧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广交魔友,不如独身清静念佛。寄库来生,不如见在作福念佛。许愿保禳,不如悔过自新念佛。习学外道文书,不如一字不识念佛。无知妄谈禅理,不如老实持戒念佛。希求妖鬼灵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以要言之,端心灭恶,如是念佛,号曰善人。摄心除散,如是念佛,号曰贤人。悟心断惑,如是念佛,号曰圣人。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