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说 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 四、本论的弘传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宗喀巴大师四十六岁(1402年),在惹真寺造《菩提道次第广论》后,广事弘讲。五十六岁(1415年)在格登寺,为普利群机,又将《广论》中所引教证及诸破立省去,概括要义造成《菩提道次第略论》。此后诸大弟子,或依《广论》,或依《略论》,自行化他,利益很广。
    大师为策发徒众,利于修行,又将道次第的建立,以赞颂功德的方式摄为四十五颂。此后作摄颂的有:
    (一)阿旺罗桑却敦(清初人),将全论编成颂文,约三千颂,文义明畅,便于诵持。
    (二)公薄智精进,就修行时思惟次第造成摄颂,约四百八十颂。
    (三)阿嘉善慧幢作成一百九十三首摄颂。
    其他作数十摄颂的很多。后来弘传本论的,更衍为讲义式的略论。
    例如:
    (一)三世达穆钦堪巴福幢大师,依本论摄颂而讲的《菩提道讲义》。
    (二)班禅善慧法幢的《安乐道论》。
    (三)班禅善慧智大师依本论摄颂而讲的《菩提道讲义》。
    以上二种就正修时的观行而讲。
    (四)五世达穆钦堪巴的《妙音教授论》摄义周详,文词精要,最为盛行。
    (五)智幢的讲义(在《文集》第六函)。
    (六)后藏水银寺法贤的讲义(在《文集》第六函)。
    (七)青海霞玛大师的讲义。
    (八)甘孜札迦大师的讲义(在《文集》第一函)。
    以上(五)至(八)四种,都很精要,利于修持,也可属于略论之类。
    作注疏的有:
    (一)跋梭天王法幢的朱注;
    (二)阿旺饶敦的墨注;
    (三)妙音笑的黄注;
    (四)札底格什宝义成的《毗钵舍那注》。
    后来将此四家注合刊,成上下二函。但《广论》中引有迦当派诸师语录,多系方言或古语,四家注中多未详解,后阿嘉永赞特录出解释,对学者裨益更大。
    依据《菩提道次第论》中所指示的“六加行法”编成仪轨修法的,有阿旺罗桑(在《文集》第一函)、智幢大师、法贤大师、护教大师、札迦大师等,都著有六加行的修法,很便于初学。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