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概要 从佛教学派兴衰的演变说到中国佛教之建立 三、西藏佛教中兴迦当派之略史

作者:出处:
分享到:

     
    西藏佛教说经朗达玛的摧残,前后二藏遂无僧人之足迹。迄王被刺,政治又大起争夺之变化,其幼子避乱于后藏垛哦日地方,遂据之为王,连传数代,皆信正法。唯因前法久灭,兼之邪说横流,虽数迎印度诸法匠来藏弘法,然终无若大之成效。
    至赵宋时代,有王名智光者,闻阿底峡尊者之德望,便知非彼来藏加以整理,佛法难以中兴,因此遂不惜身命资财,殷勤派人迎请,及至其侄菩提光居王位时,方将尊者迎接到藏。因受王请,造《菩提道炬论》,抉择显密的宗要,辨别邪正之界墙。自是西藏之佛教大为一振。其论之大义,谓法乘之大小,是由个人之机宜而成;譬如小乘志愿的人行施,其施仍是小乘法之施,其戒、忍、进、定、慧,及四无量等,莫不皆然。若有大乘志愿的人,虽将一握食而施蚁给鸽,皆是大乘之施,此施即为成佛的资粮,其戒、忍等更不待说。然人之根机大小,是由修习而成,非是无始传来,便有固定不可改之种姓而致的。
    又说此种修习,是有次第的,不可超越的,不可居奇的;假若躐等妄求,必不能生高上的功德。什么道理呢?机法不宜故。亦复失去低下之功德,什么缘故呢?自未肯修习故。所以彼论的开端,便明三士之行相及次第。又说,若未厌离现法,定不希求后法利益;若专追求现世的衣食住和名利恭敬,尚不能入学佛人之数例,况云求出世法呢?若不能真实厌患三有,定不能发生出离三有之决心;若无真实出离之决心,专务于三界中来生的安乐的,这种人尚不能名为趋向出世之人,怎能说他是菩萨呢?又若不能真实牺牲自己的一切安乐,而勤饶益一切有情,这种人定不能发大菩提心;若不发大菩提心,定非菩萨;若非菩萨,虽修何种善法,皆不是成佛的资粮,也不是菩萨的正行。故对上士发心之法门,广为开示抉择。
    又发心以后,若不随学菩萨正行,或仅学习他种邪行者,定不能成满菩提资粮,定无现证菩提之理。因为积集资粮的正行,是以利众生为要务的。欲想利生的大士,必须先知众生的根行;若无通力,观机说法,纵灰身焚心而利他,究属利耶,害耶?俱无决定之判断,宛同暗里射箭,难期中的。故于开示发心之后,次则详明修行之轨,并修止观之法。又明显教虽可成佛,然终未若密法之速利,虽有多种密法,绝非普通人民之所能行,及非出家比丘之在家士所宜学;倘非其机,而修其法,犹如兔随狮跃,徒自取其死耳。审细抉择,初机学习,密法之利弊,打死初机人偷便宜的取巧居奇心理,要为此论最胜的特点。
    又明如来之一切言教,皆为饶益有情而说,由有情之机宜差殊不同,故如来之言教,深浅有异。然总结而论,皆是从最低之有情,渐次引导而令成佛之道也。故一切佛语,皆是可修及必须修之教授,并无一法是我应舍,是非应修,故此派之名,谓之迦当。“迦”译佛语,“当”译教授,“迦当”即佛语教授也。在宋元两朝之间,西藏中兴之佛法,要以此派为最盛的教派了。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