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
人之智识,非学问阅历莫由开通,而天下名山,圣道场地,最足以感发人。希圣希贤之志,其有关于立身修业成德达才也大矣。故古今负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之热心者,每不以跛涉为劳,以期凡所见境,凡所悟入,皆资益于吾身心,开发乎智识也。
古之周遍游历者,有千岁宝掌和尚,中天竺人,在天竺约五百年,于汉末来此,方历三国、两晋、宋、齐、梁、陈、隋,至唐高宗显庆二年,三千七十二岁,方始入灭。以故凡南北名山,圣道场地,无不亲历其地而住止焉。至明末时,紫柏尊者,亦复遍历名山,以日行三百余里,虽无宝掌之寿,其所游历,可与宝掌相齐。
近世缁素中,唯高鹤年居士游历最为广远。凡四大名山,五岳终南,天台雁荡,罗浮鸡足,武当云居,庐岳黄山,或一至者,或二三至者。凡所经过之土地人情,与夫古迹胜境,及道场寺宇,并高僧名士所有事迹根据,语言问答,各皆备载。一可以慰不能行脚者无由得知圣道场地之胜迹遗憾;一可以作初机学人寻师访友之一大方针。以故民国元年《佛学丛报》曾录之以饷同志。今者王一亭、许止净、聂云台、狄楚青、简玉阶诸居士又欲特作一册,俾阅者备观其全,亦未始非入佛海之前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