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学思想史》 第三章 从禅学到禅宗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中国禅学,始自汉末安世高。汉晋之间,禅法流行。至南北朝时,北方禅学,蔚为大观。派别众多,禅师辈出。魏末至隋初,中国佛教的发展进入了模仿世俗封建宗法制度而确立传法世系进行创宗的时期,禅家又一向特重师承,因此,以传授“南天竺一乘宗”之禅相标榜的菩提达摩,便被后世禅宗尊为东土初祖。至唐宋时,禅宗又确立了西天二十八祖说。

    中土禅门论师资传授,最早可见之于佛驮跋陀罗所译的《达磨多罗禅经》,其中详细论述了佛灭度后由尊者迦叶、阿难乃至不若蜜多罗“诸持法者,以此慧灯,次第传授”的传承关系。慧观在为此经所作的序中,又进一步详述了从富若蜜罗(即不若蜜多罗,乃音译之异)到佛驮跋陀罗的传授历史。正是由于佛驮跋陀罗所传之禅学有传承,因而受到了中土的欢迎。于此可见,早在禅宗传法定祖之前,禅家就已有传法之说,甚至在印度时似就已如此。后代禅宗以“传灯”喻传法,或即本于“以此慧灯,次第传授”之说。

    隋唐诸宗皆重视传法世系,力图证明自己为传佛正法,其中尤以禅宗为甚。禅宗的东土五祖之说为弘忍门下所公认,而西天二十八祖说至《宝林传》问世才逐渐成为定论。禅宗以“教外别传”、“以心传心”相标榜。所谓灵山会上,如来拈花,迦叶微笑,即是以心传心的秘密传法,传至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达摩来华,为东土初祖。其后有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等依次相传,弘忍门下又分神秀与惠能,遂有南能北秀之分。其实,西天二十八祖次第相传之说,乃是争法统的产物,并无多少历史意义。而从达摩到弘忍,尽管人物及其资料的真伪尚有争论,但从思想上看,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并反映了从禅学到禅宗的发展,故我们下面分别对东土五祖作些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