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宗概要 第七章 净土宗 第六十八节 观相念佛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念佛有两种:一、念佛法身或真身,便是实相念佛;二、念佛生身或应身,便是观相念佛。观相念佛又有两种:一通、二别。通观一切佛所共有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而不专注某一佛,便是通。这如《观佛三昧海经》所说。别观某一世界某一佛的形相庄严,便是别。净土宗正是专一观念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阿弥陀佛的形相妙好的。其根据是《观无量寿佛经》,又名《十六观经》。这经中说观法十六重次第:一、日观,二、水观,三、地观,四、树观,五、八功德水观,六、总相观,七、华座观,八、象观,九、无量寿佛观,十、观世音菩萨观,十一、大势至菩萨观,十二、普想观,十三、杂相观,十四、上品生想观,十五、中品生想观,十六、下品生想观。
    十六观中凡有五重次第。第一、二、三观是粗见极乐国土,第四、五、六观是粗见极乐世界,第七、八观是粗想见极乐世界,第九、十、十一、十二观是具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观是具见无量寿佛十方应化普度众生。
    第一,在粗见极乐国土观中,首先正坐西向,观日落时圆如悬鼓之状(日观),次想遍世界是一大海,其水澄清。水结为冰,冰转成琉璃,琉璃地下有七宝幢擎承,琉璃地上有黄金绳,七宝界道。空中有光明楼阁和无数华幢、乐器。清风鼓动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水观)。乃至逐渐更加明了(地观)。其中数量广大,具如经中所说。
    第二,粗见极乐世界观中,首先观此琉璃地上有七宝树,行行相当。树上有网,网中有宫殿,宫中有诸天童子,身被璎珞,放大光明。树上有叶,叶间有花,花上有果,果中出生宝盖,盖中映现极乐世界一切佛事,亦现十方佛国(树观)。琉璃地中有八大池,池中有八功德水。水中有莲花,水流注花间,演说苦、空、无常、无我及赞叹念佛、念法、念僧(八功德水观)。又观楼阁有诸天作诸伎乐,虚空中有乐器自然演说念佛、念法、念僧(总相观)。此中数量倍大于前,应具依经所说。
    第三重,粗想见极乐世界,首先观阿弥陀佛所坐莲花座。莲瓣间有珠,放大光明。莲台是妙宝所成。台上有幢,幢上有幔,饰以宝珠,放光十方,作种种相,施作佛事。有一阿弥陀佛像坐此莲台上。乃至如前所观宝地、宝池、宝树皆令分明。坐在佛左莲华台上有一观世音菩萨像,在佛右莲华台上有一大势至菩萨像。如是遍极乐世界一一树下皆有一佛二菩萨像。其间水流光明及诸树鸟皆说妙法(像观)。
    第四重,具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首先观阿弥陀佛,其身金色,身高六十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白毫右旋如五须弥山,佛眼如四大海,圆光中有无数化佛,各有无数菩萨以为侍者。佛有八万四千相,相有八万四千好,好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阿弥陀佛观)。次观观世音菩萨,顶有肉髻,首戴天冠,冠中有一化佛。圆光中有无数化佛化菩萨。身光中现一切五道众生一切色相。次观毫相、臂相、足相(观世音菩萨观)。次观大势至菩萨,天冠中显十方佛国。顶上肉髻有一宝瓶,普现佛事。身诸毛孔放光照十方国(大势至菩萨观)。如是观是身往生极乐世界,坐于佛前,见佛菩萨满虚空中,具闻水鸟、树林及佛所说法音(普想观)。
    第五重,观佛分身十方,阿弥陀佛于十方国,或现大身,或现小身,皆真金色。观音、势至亦助佛普化一切众生(杂想观)。然后十方众生随其根性,上中下品皆得往生(上、中、下品往生观)。
    如是十六观中,数量广大。自第二观中即观地下宝幢八楞,一面有百宝,一面有千光,一光有八万四千色,这便不是凡夫心量所及。何况其后诸观逐步增广,虽经中在第十三观中说,由阿弥陀佛宿缘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但经中又为初学开示方便,在日观成后便观化身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即便可得无量福。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