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奈良的第二天和第三天,京都佛教界特为我们中国代表安排参访比睿山、黄叶山以及宇治和京都的一些重要寺院,并且各方面群贤毕至地为我们举行了座谈会和盛大的宴会,其中有从大阪、神户乃至更远的地方赶来的朋友。我们还应大本教的邀请到龟冈去访问大本教总部。这两天是够忙的,但是紧张兴奋的同时,却也有不少闲情逸致。在比睿山,我们欣赏了“八方甘雨布、一径白云封”的雨景,也欣赏了山色湖光、花香鸟语的晴景,真是个清净庄严的仙境。比睿山延历寺方丈送给我一本影印的传教大师手迹,书法非常精妙。传教大师是日本天台宗始祖,日本佛教史上有名的入唐八家之一。日本文字母一般认为是弘法大师(和传教大师同于公元八〇四年入唐留学,日本真言宗始祖)创造的,但也有人考据,是天台宗僧人创造的。我们在平等院欣赏了十世纪的建筑、壁画和雕刻。那是日本古代艺术家吸收了中国艺术而加以发展的艺术镶宝。我们在知恩院走廊里惊奇地听到地板随着我们的脚步发出清和悦耳的黄莺的鸣声,这使我联想到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响屧廊”,不知道当时的屧响,有没有这样美妙的音声。我的杂咏中有一首曲子:
松风飐,炉香散,禅房花木深深院。绕长廊好音步步黄莺啭。莫非是演的维摩变?
就是为知恩院写的。我在黄檗山万福寺住了一夜,受到管长以下全体僧众的隆重欢迎。他们设“普茶”斋待客,这是黄檗山特有的饭菜,较之一般日本饭菜更接近中国风味。次晨,我和寺僧们一起上殿做早课,我惊奇地发现这里的礼诵仪轨和我国寺庙完全一样。万福寺是我国明末一位隐元禅师在日本创建的黄檗宗道场。这里的殿堂建筑和布置完全是中国明代以后丛林的规模;不同的是,中国寺庙一般是朝南或朝东的,而这个庙乃是朝西的,这是为了表示不忘中国祖庭之意。僧人对我说:“看见从中国来的人,我们就像看到自己的本家一样。”我发现日本人把蚕豆叫做隐元,因为它的种子是隐元禅师由中国带去的,这正同酱萝卜在日本被叫做泽庵一样,那是因为它的制法是一位留学中国的泽庵和尚由中国带回的。我想起唐朝裴休赠给黄檗禅师的诗句——“万里香花结胜因”,这句诗对两国的黄檗宗的关系,对两国佛教的整个关系来说,都很确切,我于是写下来送给方丈和尚做纪念,并写了一首曲子,留作千秋公案:
普茶饭,倍情亲,一堂早课随钟磬。真个是“万里香花结胜因”,三百载一家心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