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藏之研究》中说:“缘起与空,唯识熏变,在阿含经与部派佛教中,发现其渊源;而如来藏(即佛性)说,却是佛教的大乘不共法,是别教。”这是说:中观者的缘起性空,瑜伽行者的唯识熏变,是渊源于“阿含”及部派佛教的;而如来藏,我,是后起的。如依大乘经说,如来藏与自性清净心同一意义,那自性清净心就是《阿含经》说的心性本净,也有古说的依据了。
问题已经说过,还有什么可说呢?由于忽然从一个字中,如暗夜的明灯一般,发现、贯通了印度佛教史上的一个大问题。一个字是心;大问题是佛教界,从般若的观甚深义而悟入,转而倾向于“成就三摩地,众圣由是生”;“十方一切佛,皆从此定生”——重于三摩地的修持。三摩地的意义是“等持”,是一切定的通称。“修心”就是修定,也是唯心所造,唯识思想的来源。公元三世纪起,修心——修定,成为修行成佛的大问题,越来越重要了!因此,我又扼要的把他叙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