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函 复苏州顾显微居士书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一

    显微大德慧照:

    奉书敬悉一是,所立皈依办法,颇符圣意。《佛说梵网经》云:若千百里内无授戒师,不妨于佛像前自受。只须以至诚心,求见好相,或见放光,或见雨华,便得戒也。足见佛许无师自受。兹将受法抄录于后。先跽像前,忏洗身心,后受皈戒。

    (一)忏悔偈(三说三叩)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叩。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障求忏悔。叩。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根求忏悔。叩。

    (二)皈依词(三皈三叩)

    我(某甲)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贤圣僧。

    (三)皈戒词(一说一叩)

    我(某甲)皈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自在天魔等。皈依如来至正等正觉,是我世尊慈悯故。一叩。

    我(某甲)皈依法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是我所尊慈悯故。一叩。

    我(某甲)皈依僧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众。皈依清净福田僧,是我所尊慈悯故。一叩。

    (四)发愿词(三发三叩)

    我(某甲)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二

    显微居士鉴:

    如来一代时教,《华严》随一情一智说;《阿含》但随情说;方等随三情一智说;直至《法华·方便品》,开三权独显一实,可谓随智说也。

    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此二句偈文,欲消释经文,宜二句连带而说,万不得丢开上句,但说下句也。而世人所以不易领会“世相常住”,以其不是“法住法位”故也。如来破妄已穷,证真已极,若见有可化之机,即吐性相不二之谈,是为随智而说。今于法华高会,告舍利弗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也。此“世间相常”四字,本不难领会。其所以难领会者,在“法住法位”四字耳。吾侪果能法住法位,则见世间一切诸相,无一而非常住实相也。请谛思之。

    《楞严经》阴、入、处、界之四科,乃融事即理之意,所以一一皆云“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也。地、水、火、风之七大,乃即理谈事之言,故一一皆云“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前之四科,是随缘不变义。荆溪云“随缘不变,万法即是真如”。后之七大,是不变随缘义。荆溪云“不变随缘,真如举体以成万法”。并非显性相常住之理,直是开众生性相不二之佛知见也。

    经云“慧光照无量,久修业所得”。既知世尊证得后得智,性相一如,于无所分别中,而起不无分别之见。见众生之机已熟,时已至,故曰“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乃为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也。乃于《方便品》,广开显后,即说偈言。偈中开教、行、人、理四三,以显教、行、人、理四一。

    偈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显现一也。凡登初住已上者,皆能见世间之相常,不独如来圆满果德,而有此境界也。凡夫执相常,固成倒见。二乘计相无常,亦成倒见。别人地前,计亦常亦无常,犹是倒见。唯登地人,证道同圆,虽有非常非无常之计,可谓中道之见,非颠倒也。如来所显之理,非但说理,乃即事之理。此等不二之境,并非如来神通妙用,有是言说,直是如来现量境界。登初住者,即有此境,何云尚非其分耶?

    多宝涌现,以显生死与涅槃不二,固然也。三变土相,并非显大小相融,直是为究十方分身诸佛。分身佛集,并非显一多相即,直是欲使迹上新得记人,知如来之应身多,约横而论,称法身之妙体,而起周遍之妙应,以证佛果横遍十方也。是以至于《如来寿量品》开迹显本之时,但言“成佛以来,甚大久远”,是约竖而论,以证佛果竖穷三际,可以不必再约横论也。

    “实则”下一段文词,不甚说得圆满,无怪乎印老云弃事说理也。若夫地涌众多一段文,固是私意罔测。须知此品经文,是如来开迹显本之弄引,不有众多地涌大士,而迹门中受化之众,无以发疑。古德云“大疑大悟”,尔若不疑,便不为悟,须知邪疑为障道之本,正疑为发悟之端。《如来说寿量品》显本已竟,有不可思议微尘数之大士,获开迹显本之益,端赖涌出大士之功也。尔但作理边领会,即堕于偏。明于此,即不疑如来成佛之久远也。

    佛言伽耶得道,指本时之成佛处也。尔意当即此世会,是为误会。既达如来随智而说,乃性相不二之谈,同居即寂光,亦即实报方便,无不可也。故知古之伽耶,与今之伽耶,于佛边论,哪有两个伽耶?须知古之伽耶,是本时成佛之处;今之伽耶,是迹佛得道之场。约上三土而言,是不二;约但同居而言,是不一也。

    如此众多久远修成大菩萨众,弥勒竟至不识一人,以其迹未开,本未显。本为迹覆,彼补处大士,尚不识其一人?余可概知矣。足见开迹显本之一段大事因缘,如来一代时教中,唯《法华》为独唱,故称经中之王,是事事无碍之法门。如来彻证事理不二之体,故能起事理不二之用。到得最后大畅本怀之时,于此经宣示显说事理不二之教,乃开事事无碍之门也。

    我先太祖立法华之宗,为一乘因果者,本因本果,迹因迹果,皆是一乘,故曰“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也。若必执有久远之实者,类蒙童读古圣之书,而病尚轻。若必认真无久远之实者,其病实重。其时虽无一定之体,而古时本佛先成,今时迹佛后应。古今先后,事迹宛然。第一义谛,宁不如是乎?

    智者解《法华》,以四义消文。印老重在因缘一释,殊不知只此因缘一释,义含即空、即假、即中。尔重在即空边说,似欠圆满。印老恐人误会,故下此毒口之词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