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概要 西藏佛教的宁玛派 三、本派的教义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宁玛派把一代佛法,判为九乘:(一)声闻乘;(二)独觉乘;(三)菩萨乘;(四)事部;(五)行部;(六)瑜伽部;(七)生起大瑜伽;(八)教阿耨瑜伽;(九)大圆满阿底瑜伽。说(一)(二)(三)属于显教,是化身佛释迦牟尼所说,称为共三乘;(四)(五)(六)属密教,是报身佛金刚萨埵所说,称为密咒外三乘;(七)、(八)、(九)是法身佛普贤所说,称为无上内三乘。
    又分密教为外续部和内续部两类,说外续部(即事、行、瑜伽三部)的事部是释迦牟尼佛说,行部和瑜伽部是毗卢遮那佛说,内无上续是金刚持说。又说无上乘法是法身普贤如来现起圆满报身,为地上菩萨永不间断地自然说出,所以这个法门没有限量也没有数量,传布于人间的,只是由极喜金刚等得大成就者所弘传的一部分而已。
    旧派《黑茹迦格簿经》等所说的修行过程,与新传密法的六加行(时轮法)、五次第(集密法)、道果(喜金刚法)等教授,极相符合。旧派的《幻网经》的六次第、三次等解脱道,密点等方便道的教授,《集经》的任运修,八部经的五次第等法门中,也有很多与新译密法相同的解说。但晚近旧派诸师,对此等解说修行多不重视,他们最重视的是大圆满的见修。
    “大圆满”是指众生身中现前离垢的“空明觉了”(即是内心的清净分)。这派说众生的心本有染净二分;染分叫做“心”,净分叫做“了”。他们说这“空明觉了”中,本来具足生死涅槃一切法,所以名为“圆满”。又说了知这“空明觉了”,就是解脱生死的最上方便,再没有别的方便解脱生死能超过这“空明觉了”,因此名为“大”。这就是说,众生身中无始本有的清净心性为大圆满。众生因迷此而流转生死,若能悟此就证得涅槃。
    大圆满中又分三部:心部、陇部、教授部。三部虽然都说“明空”(也就是深广义),但心部偏重于深“空”,教授部偏重于广“明”,陇部则两部分平均(《青史》31页)。
    心部说,“无论见到任何外境都是自心,自心现为自然智,所以说离自然智更无其他法。”这派的修法,多与大印相同。他们说大印派是以心印境,心部是直观心性本空,故有所不同。
    陇部说,一切法都不离法性普贤陇,破离法性陇更无其他法。这部最重视光明,与新译密法的五次第相似,然讲说意义却有区别。五次第是由五风的作用,现起幻身空色影像,再用“整持”和“随灭”方便令入光明,所以是有功用道。陇部是由安住于永离所缘甚深无功用,用深明双运智修成虹身的金刚身,所以这个方便是很深的。
    教授部说,以永离取舍双运无二智,把生死涅槃一切法,都汇归于离空执的法性中,所以能都不分别生死涅槃,即以“明了性”现证“法性境”,而成就自证金刚锁身。这个法门是专注要点,如针灸治疗,从一处施治,而能愈各部的病。又最重超越境界,与新译的六加行相同。但他们说,六加行是将五种风缚于中脉,由此现起空色境界,是渐次进修有功用的大乐道。而这个法门是断绝一切思虑,自然现证诸法实性,所以和六加行不同。又说这个道修智身虹身与陇部也不相同,它不是先化粗分三业为微细净身,是由究竟“尽法性光明”,将粗细三业完全销化于身智中。
    这派又有“体性本净”、“自性任运”、“大悲周遍”三种术语(即体、相、用)。说无始真理本来无生的空为“体性本净”,空性的色相不灭为“自性任运”,具有功力能现起净不净境为“大悲周遍”。“体性本净”又称为“了空无别”,“自性任运”又称为“明空无别”,“大悲周遍”又称为“观空无别”。
    又说,“心”与“了”不同,随无明力而起种种唯念分别的是“心”;不被无明所染,远离二取戏论,认识明空无取的空理的是“了”。
    又说,心的行相——“现分”——为生死;心的体性——“空分”——为涅槃。生死涅槃在自心性体空中,本来无有分别,因此说“生死涅槃无别”。
    在修行方面说,若由知境为心,知心为空,知空为无二双运,而通达一切法都是“了空”的,是见悟者认识“了”的界限。若现世没有能够现证“明空”的道理,但由修行的功力,在中有位现起那种真实智德的。是超越(顿悟)者认识“了”的界限。
    若将现前明空无取的无垢自心“了”性,不加拘束(不执著),任其散缓,任他起什么分别境相,都不去辨别好恶破立,直修“了空”,即是大圆满的心要。
    总之,无始真理,没有被生死涅槃心念所接触过,没有被错乱垢秽所染污过;真理独露,不曾迷惑,不曾通达,部无所有,一切能生的这是因境。把这现前的“了”性舒缓安住时,都离善、恶、无记三种分别,空虚如清净虚空的,这是道行。由已现证一切修道功德,无明错觉都自消灭,现证法界,这是果德。
    参考书目
    一、童祥青史(拉萨版)。
    二、土官各宗派源流(德格版24—35页)。
    (原载《现代佛学》1957年第十期)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