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西晋佛教的发展与北京地区佛教传播迹象
西晋时期,佛教在汉地的传布区域不断拓展,北京及周边地区也开始出现佛教传播的踪迹。潭柘寺被视为佛教最初在北京地区传播的物化迹象。
一、西晋佛教在汉地传布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经过三国时期的弘传,在汉地的传布区域不断拓展,朝野上下对佛教的信仰已经较为普遍。西晋时期东、西两京的寺院一共有180所,僧尼3700多人。这一时期佛教传播的主要活动是进行佛经汉译。著名的译师有竺法护、竺叔兰和帛法祖等。其中以竺法护最为突出。
竺法护,祖上为月支人,年幼出家,师事天竺沙门竺高座,后从师姓为竺。晋武帝时,竺法护随师游历西域诸国,学会多国语言文字,携大量胡本佛经东归。自晋武帝泰始二年至愍帝建兴元年间,他往来于敦煌、洛阳和长安等地传教译经,成为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译经大师,早期大乘佛教各部类有代表性的经典都有翻译,对于推动佛教的传播和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晋时期的佛经汉译活动,从武帝太始元年至愍帝建兴四年,历经四帝五十二年,从事译经的缁众十二人,所译出的经、律和集传等共二百七十五部,加上新旧各种失译诸经约三百三十三部。①
二、北京地区周边的佛教传布
西晋佛教在中原迅速传播的同时,北京地区周边的佛教传布也开始显露踪迹。《法苑珠林》和《高僧传》记载了佛教僧人康法朗、帛法桥、竺法雅等在北京西南的河北唐县、河间等地进行佛教传播的活动。
《法苑珠林》记载,晋沙门康法朗,学于中山。永嘉中,与一比丘西入天竺。后还中山,为大法师,道俗宗之。②《高僧传·晋中山康法朗传》也记载,康法朗尝读经,见双树鹿苑圣迹的描写,于是誓庄迦夷(中印度古国)仰赡遗迹,乃与同学四人,西过流沙,更游诸国,研寻经论,后还中山,门徙数百,讲法传教。这两段文字中均记有晋僧康法朗曾在中山(今河北唐县、定县一带)研习佛教,永嘉年间又西行求法,后回到中山传播佛教,有门徒数百这样的史迹。
《高僧传·晋帛法桥传》记载,僧人帛法桥在中山学佛,其诵经数十万言,昼夜讽咏,哀婉通神。后在此地传播佛教。晋穆帝永和中,卒于河北。《高僧传·晋高邑竺法雅传》记载,僧人竺法雅,河间人,少善外学,长通佛义。后立寺于高邑(今河北石家庄),僧众百余。
从上述记载可知,自西晋开始佛教已传播到北京周边的河北唐县、河间等地。经过初期的传播和发展,北京地区周边的佛教已经呈现“门徒数百”、“立寺于高邑,僧众百余”这样的传播规模。由此想见,中原的佛教经由这些地方传入北京地区是具备条件的。
三、北京地区佛教传播迹象——潭柘寺的肇建
从西晋开始,在北京西南的河北唐县、河间等地,已有僧侣进行佛教传播的活动。僧人传教必然需要建立佛教寺院或类似处所。佛教最初在北京地区传播的物化迹象相传是潭柘寺的肇建。民谚即谓“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在讲究资历的北京人眼里,潭柘寺比北京城的“辈分”还大。
关于潭柘寺的创建年代,北京地方文献和潭柘寺志中均记载其始创于晋代,时称嘉福寺,是北京最早的寺庙。但正如许道龄先生所说“因其记载出于后人,不敢引为证据”。③潭柘寺究竟何时、由谁所建?学者们一直在探索,众说不一,都缺乏足够的证据。
1999年出版的《京畿丛书·门头沟·潭柘寺》,指其始建为“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名叫嘉福寺”,是“佛教传入燕地所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尽管作者未能对此说法提供考证,但据书前龙新民所作序言中称,该书所邀请的撰稿人皆为通晓掌故的“本地通”,而这些人士现已“屈指可数”,有的已“年近古稀”,“这就越发显得本书资料的珍贵”。④诚然,采用一些口碑资料以补史料阙如,不失为一种考据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对待田野调查中口碑资料的运用,通常最早的采访纪录具有比较原始的真实性,而越是经过多次润色的口碑资料,其真实性往往会打折扣。因为口述者受到记忆、叙事动机和价值尺度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存在对史实的有意无意地重塑。若潭柘寺始建年代为“西晋愍帝建兴四年”的说法系来自当代田野考察所获得的口碑资料,则需要治史者审慎鉴别。
时光流转至公元2007年,北京潭柘寺庆祝建寺1700周年大典在京西太平鼓的乐声中隆重举行。若回溯1700年,则历史定格于公元307年,即西晋永嘉元年。以此作为嘉福寺的创建年代,源出一些史学研究者以西晋历史和北京历史为切入点进行梳理所作的推测。如北京古代建筑研究所副所长包世轩提出见解:西晋后期,镇守北方的幽州刺史王浚,其公署在涿郡(今河北涿州市),领蓟城(今北京),永嘉元年二月,王浚夫人逝世,王浚葬其妻后,可能又在潭柘山建造了寺庙,公则为国祈福,私则为夫人祈福。时逢永嘉改元(整个晋朝150余年,仅此一个带“嘉”字年号),乃取永嘉之嘉字,命名为嘉福寺,喻义永嘉之年祈福。⑤这种以发生过的史事为线索进行推论,虽也有所依凭,但毕竟属于推测。其后此说不断被援引,如高晓红在《城建档案》2008年第9期上撰文《菩提世界——北京潭柘寺》称“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中国民族报》2007年11月20日刊载《千年古刹潭柘寺》也称“史料记载,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307),是佛教进入北京地区后所修建最早的一座寺院”。凡此种种,均未明示“史料”出处。
潭柘寺距北京城西约四十公里,今门头沟区的马鞍山。初名嘉福寺,其后屡更其名,曰龙泉寺、大万寿寺、岫云禅寺等,唯俗称潭柘寺名传久不衰。对于潭柘寺始建于晋代的说法,不论是民间口碑相传抑或是学者们的推测,虽非“空穴来风”,但需要发掘史料来证实。
① 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史》,第一辑,《西晋佛教》,东方出版中心,1980年,第15-16页。
②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95,《晋沙门康法朗》,清道光二十八年虞山小石山房顾氏刻本。
③ 许道龄:《北京佛教之传入及佛寺之发展》,载《史学集刊》,1950年,第6期,第291页。
④ 王苏梅、赵永高:《京畿丛书·门头沟·序》,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第28、1-2页。
⑤ 李砚洪等:《潭柘寺今年1700岁》,载《北京日报》,2007年4月10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