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元代的北京佛教/第四节

作者:出处:
分享到:

 
    第四节  北京地区的佛教寺院修建

    蒙元统治者兼容各种宗教,帝王大多崇佛,在北京地区兴建的寺院很多。如世祖建大护国仁王寺、兴教寺、大宣文弘教寺,成宗修建大天寿万宁寺,武宗修建崇恩福元寺,仁宗修建大承华普庆寺、大乾元寺,英宗造大永福寺(青塔寺)和大昭孝寺等。在统治者的影响之下,贵族官僚、地方乡绅和平民百姓风从效法,大都形成修建佛寺的高潮。

    一、新建的寺院

    元朝新建佛寺中有不少为帝王和皇室成员兴建或赐名的佛寺。大都皇家寺院的创建,始于世祖忽必烈。因当时兴建大都城,而原辽金名刹大多在旧南城,对统治者大行佛事多有不便。于是,由忽必烈首开其例,建大护国仁王寺与新都西北高粱河畔,其后诸帝相沿其绪。纵观有元一代,帝王在大都主持建造的巨刹多达十余所。

    大护国仁王寺,《元史·世祖本纪》记载,至元七年,十二月丙申朔辛酉,“以都水监隶大司农司。以诸王伯忽儿为札鲁忽赤之长。建大护国仁王寺于高良(梁)河”。十一年三月,“帝师八合思八归土番国,以其弟亦邻真袭位。建大护国仁王寺成”。①寺有昭睿顺圣皇后的神御殿②。寺内梵天佛像为刘元所塑。

    兴教寺,《元一统志》记载,寺在都城之内顺城门里街西,建于至元二十年(1283)。延祐五年(1318)十月,十二宗“建帝师八思巴殿于大兴教寺,给钞万锭”。③至治二年(1322)十月,英宗又“建太祖神御殿于兴教寺”。④

    弘教寺,世祖时建。寺在城西万安山山脊。⑤《元史·泰定帝纪》记载,泰定三年(1326)十月,中书省臣言:“养给军民,必藉地利。世祖建大宣文弘教等寺,赐永业”。⑥

    大天寿万宁寺,《元史·成宗纪》记载,大德九年二月,建大天寿万宁寺。⑦寺为阿尼哥主持修建,位于大都金台坊。“元以奉安成宗御像者”。寺内有碑题曰“成宗钦明广孝皇帝作天寿万宁寺神御殿碑”。⑧

    大承华普庆寺,武宗至大元年(1308),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缅怀裕圣太后,“乃命大创佛宇”,寺成,“赐名曰大普庆寺”。⑨寺有蒙元众多最高统治者的神御殿。《顺天府志》记该寺位置称:“宝禅寺,元普庆寺旧址也,亦在河槽西,今其地名宝禅寺胡同”。⑩

    大崇恩福元寺,《元史》记载,至大三年(1310)“十二月甲辰朔,以建大崇恩福元寺”(11)。皇庆元年(1312)四月,“大崇恩福元寺成,置隆禧院”。(12)寺为武宗及二后设置影堂(13)。

    大永福寺(青塔寺),建于延祐五年(1318),至治元年(1321)落成。据《元史》记载,延祐五年九月,置大永福寺都总管府;十一月,敕大永福寺创殿,安奉顺宗皇帝御容。(14)至治元年二月,大永福寺成。(15)寺有真金长子甘麻刺(显宗)以及英宗帝、后神御殿。

    大乾元寺,《元史·仁宗纪》记载,延祐六年(1319)六月,赐大乾元寺钞万锭,俾营子钱,共缮修之费。(16)可知寺建于延祐六年或之前。《元史·泰定纪》称,(泰定)二年(1326)七月,修大乾元寺。(17)三年七月,幸大乾元寺,敕铸五方佛铜像。(18)

    大承天护圣寺,据《大承天护圣寺碑》记载,天历二年(1329)春,文宗“幸近郊,观于玉泉之阳”选址建寺。(19)天历二年五月,“以储庆司所贮金三十锭、银百锭,建大承天护圣寺”。(20)至顺元年(1330)十月,“始命大匠治木”。二年四月,“始作土功”。三年,“寺大成”(21)。元统元年(1333)十月,顺帝“奉文宗皇帝及太皇太后御容于大承天护圣寺”。(22)寺“规制钜丽,至正初毁而复修”。(23)

    大觉海寺,建于至元二年(1336)。《元史·顺帝纪》记载,至元二年,顺帝以燕铁木儿宅赐灌顶国师曩哥星吉,号大觉海寺,塑千佛于其内。(24)

    弘教普安寺,《宛署杂记·寺观》称,弘教普安寺,在白纸坊,元朝敕建,延祐六年学士程钜夫记。寺应建于延祐年间。

    义利寺(半藏寺),《日下旧闻考》引寺碑记称,寺“建于元至正间,为僧义佛驻锡之所”。义佛“早膺祖印,定慧不群,人羡所居,名半藏焉”。至正七年,其徒智存“奉状征铭”,丞相布哈奏请赐额“义利”。(25)寺在中城积庆坊。

    兴化寺,据《宛署杂记·寺观》记载,寺为元至正十三年(1353)敕建,元学士欧阳玄奉敕撰。

    石佛寺。《天咫偶闻》记载,石佛寺为元刹,石佛尚在,高逾尺。《日下旧闻考》称寺“在劈柴胡同”。元统元年,“奉太祖、太宗、睿宗三朝御容于石佛寺”。(26)

    崇庆寺,据明《敕赐崇庆禅寺重建碑记》称,该寺建于大元至元二年(1265),“大宝集寺祖庭当代住持佛慧通理大师喜吉祥之所建”,“赐额曰崇庆寺”。(27)寺位于“都城之西南隅约十里许”。(28)

    兴福院,据元《兴福头陀院碑》记载,有僧舍尘,出家习头陀教,与其徒刘普照游京师,“草茇安寄,束身坚忍”。至元年间,平章政事王公毅、枢密副使吴公硅等“始买今院地”。大德年间,平章政事贾公夫妇引见于皇后,“出财帛建其殿曰慈尊”,“其悉以皇后私府输助之”。延祐五年(1318)告成。(29)寺在大都保大坊北。

    元代大都地区,除帝王和皇室成员大力建寺外,广大僧侣士庶在大都新旧两城和郊区兴建的佛寺更是数不胜数。

    从容庵,《天府广记》记载:“元从容庵,元僧万松老人建。所著有《从容录》,今砖塔尚存。在宣武门内干石桥北”。(30)据行秀寄耶律楚材书信中称,“万松昔尝评唱,兵革以来,废其祖稿,迩来退居燕京报恩,旋筑蜗舍,榜曰从容庵,图成旧绪”。(31)从容庵应为燕京报恩洪济寺内的建筑。从容庵建于“兵革以来”,当指1215年蒙古军队攻陷燕京及其后的一段时期。

    团山寺(团山禅林),中统年间所建。《宛署杂记》称寺在桑峪社村,离城二百里。宋景定时建,旧名团山禅林。宋景定(1260—1264)相当于元世祖中统年间。

    紫金寺,《元一统志》记载,寺为元朝中统二年(1261)兴修。《析津志辑佚·寺观》称其为庆寿寺支院。

    延福寺,建于至元九年(1272)。据《元一统志》记载,大都故城乾隅,有善人姜普万,师事僧松岩。至元九年(1272)夏,姜普万于开远坊买地结庐,奉师为退隐之计,香积有厨,义聚有堂,以延福为额。

    无量寿庵,始建于至元二十一年(1284),皇庆二年(1313)重建。明《无量寿庵记》称,至元年间,居士屠文正至大都,师事荜庵满禅师于庆寿寺。二十一年,“出己资七百贯,买地十亩于太庙之西,作无量寿庵”。皇庆二年遇灾庵毁,其子觉兴“复谋营建。未几规制悉还其旧”。(32)

    清安寺,建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以前,为糠禅寺院。据《诸路头陀教门部提点诚公塔铭》所记,至元年间,头陀教僧志诚入京。十四年,世祖令为大都路禅录。二十四年,“主九代宗师之清安寺”。(33)

    胜因寺,建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大德七年(1303)落成,为糠禅寺院。《胜因寺碑略》称,雪庵溥光,为头陀教第十一代传人。至元年间来大都。至元十八年,世祖赐大禅师之号,为头陀教宗师。(34)至元二十四年,溥光请于有司,得地八亩,规建精蓝。(35)

    龙泉寺,建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据《元一统志》所记,寺为禅师谷氏净端号龙泉老人创建,至元二十四年立碑。《宛署杂记·寺观》称,寺在北城日中坊。

    广化寺,至元二十五年(1288)建。《析津日记》记载,寺在日忠坊鸡头池上,元时有僧居之,日诵佛号,每诵一声,以米一粒记数,凡二十年,积至四十八石,因以建寺。(36)另据寺中碑记所载,曾掘井得元碑,记载了此寺创建情况。(37)然此碑已无存,碑文亦无考。据《北京的宗教》所记,元僧溥光的高足寂庵志诚曾于世祖中统初年进京受戒,曾在广化寺主持佛事。(38)元程钜夫《雪楼集》中收有《诸路头陀教门提点诚公塔铭》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大都路禅录志诚“得隙地都之灵椿里,构兰若曰广化”。(39)

    圆恩寺,明《顺天府志》记载,寺在昭回坊,元至元间建。《日下旧闻考》称,寺“在圆恩寺胡同,有碑二,剥落不可读”。(40)

    极乐寺,明《顺天府志》记载,寺在都城北城崇教坊,至元年间建。《日下旧闻考》称寺在安定门街东。(41)

    法王寺,至元年间建。为广通寺前身。《明一统志》记载,“广通寺,在府西北二十里,旧名法王寺”。(42)《日下旧闻考》引《重修广通寺碑》记载,“都城西直门外乾隅,有寺原名法王,乃元至元间僧贵吉祥所建,为三藏法师谟沙室利弘法道场”。(43)



    净明禅寺,《敕赐净明禅寺记》记载,“京都之西大峪岭团山净明禅寺,乃前朝至元间有僧柘溪之所创建”。(44)

    昭应寺,据《春明梦余录》记载,该寺“至元中建”,在阜成门外。(45)

    幡竿寺,至元年间建,据《五城坊巷胡同集·中辅·保大坊》记载,该寺在明朝都城中城保大坊。《宸垣识略》称:“幡竿寺在保大坊双碾胡同,俗称舍饭寺,元至元间建”。(46)

    灵福寺,《宛署杂记·寺观》称,灵福寺,在田各庄。至元年间,僧海云建。

    昭化寺,《帝京景物略·玉泉山》记载,寺为元世祖时建,在都城西二十里五泉山。

    杨国公寺,建于元初。《析津志辑佚·寺观》记载,寺在金城坊,为“杨总统之父”所建。“杨总统”系杨琏真伽,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任其为“江淮释教都总摄”(世称江南释教总统)。后于至元二十八年被问罪。故其父所建杨国公寺应在此前。

    崇圣寺,《宛署杂记·寺观》记载,崇圣寺,元大德十一年创,寺址在太子务村。

    圆宁寺(元宁寺),建于大德年间。《日下旧闻考》称:“圆宁寺在今羊管胡同,系元时旧迹,以僧圆宁得名”。《五城坊巷胡同集》误作元宁寺。寺内“有元时石碣,亦作圆宁”(47)。

    崇国寺(北),至元二十四年(1287)僧定演建,皇庆、延祐间重修增建。元大都崇国寺有二,据《大崇国寺佛性圆融崇教大师演公碑铭》称,定演“七岁入大崇国寺,事隆安和尚”,此为南崇国寺;至元二十四年(1287),“别赐地大都,乃与门人协力兴建,化块砾为宝坊,幻蒿莱为金界”。即北崇国寺(48)。寺址位置,据《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称在北城发祥坊。

    海藏寺,《宛署杂记·寺观》称,寺为元皇庆二年(1313)建。明《顺天府志·寺观·宛平县》称寺在都城北城日忠坊。


    能仁寺,建于延祐六年(1319)。明《大能仁寺记》称,“京都城内有寺曰能仁,实元延祐六年开府仪同三司崇祥院使普觉圆明广照三藏法师建造”。洪熙元年,仁宗皇帝“增广故宇而一新之,特加赐大能仁之额”。(49)

    万严寺,建于至治元年(1321)。据明《寰宇通志》记载,“万严寺,在城内北。元至治元年建”。(50)

    灌顶寺,《元史·英宗纪》记载,至治元年十二月,英宗车驾幸西僧灌顶寺。(51)寺应建于至治元年(1321)十二月以前。《日下旧闻考》称寺址“无考”。(52)

    弥陀寺,《宛署杂记·寺观》称,弥陀寺,在张各庄,元至治年创。

    碧云庵(寺),建于至顺二年(1331)。《帝京景物略》记载,寺有“二元碑:一至顺二年立,一元统三年立”。(53)又记:“碧云庵于元耶阿利古,寺于正德十一年”。文中“元耶阿利吉”所指不详。查《日下旧间考》卷87《御制碧云寺碑文》所记,“自元耶律楚材之裔,名阿勒弥者,舍宅开山,净业始构”。(54)据分析,“元耶阿利吉”或为“元耶律楚材之裔阿勒弥”的汉化简称。《宛署杂记·寺观》称,碧云庵,在聚宝山。元至顺年,山僧圆通修行,重建。至于圆通与阿勒弥是否有联系,尚无可考,庵建于元至顺年间则可得到佐证。

    兴国寺(兴国禅林),《日下旧闻考》引明人碑记称,“京师德胜门外,有古刹遗址,发地得石碣,盖元之元统三年兴国禅林也”。同书又引清人碑记云,“寺自元之元统间,僧本量募建,为兴国禅林”(55)。

    永明寺,《元史·颗帝纪》记载,至正元年春正月,“命永明寺写金字经一藏”。(56)寺应建于至正元年(1341)以前。《日下旧闻考》称,寺址“无考”。(57)

    大寿元忠国寺,《元史·脱脱传》记载,至正三年,“脱脱以私财造大寿元忠国寺于健德门外,为皇太子祝釐,其费为钞十二万二千锭”。(58)

    兴国寺,建于至正年间。明《敕赐兴德寺记》称:“兴德寺在德胜桥之西,旧本兴国寺,不知自何时而废,其遗址尚存”。后掘地修筑,得石碑,上记为“龙泉祖刹监寺圆公……施兴国禅寺,永为供具,凡二百余年,盖至正三年也”。(59)《宛署杂记·寺观》称,寺在北城日中坊。掘地得至正二年碑。

    柏林寺,《日下旧闻考》称,“柏林寺在国子监之东,”有明正统间所存故碣称“元至正七年肇建”。(60)

    普济寺,《日下旧闻考》引《霸州志》称,“普济寺在州东门外,至正二年建”。(61)

    二、重建或增建的寺院

    元朝北京地区重建或增建的寺院很多,比较著名的主要有大天源延圣寺、大圣寿万安寺、大觉寺、大开泰寺、大永安寺等。

    大天源延圣寺,原为唐卢师寺,《元史·泰定帝纪》载,泰定三年二月丙申,建显宗神御殿于卢师寺,赐额曰大天源延圣寺。敕以金书西番字《藏经》。(62)泰定帝死后,寺改设明宗帝、后神御殿。(63)

    大圣寿万安寺,原为辽永安寺废址。《元史·世祖纪》记载,至元九年,“建大圣寿万安寺”。(64)此前,至元八年三月,忽必烈开启辽塔发现舍利,乃令阿尼哥主持重建。至元九年,始重建殿堂。至元十六年十二月,舍利塔(即白塔)建成。至元二十二年寺院又进行扩建,诏拣公开山主之。“至元二十五年四月甲戌,万安寺成。窗壁皆金饰之,凡费金五百四十两有奇,水银二百四十斤”。(65)

    大觉寺,原为辽义井精舍,金改名大觉寺。元朝重修寺、塔。据《燕京大觉禅寺创建经藏记》记载,蒙古军队攻克燕京后,有宣差刘从立等“疏请奥公和尚为国焚修,因革律为禅”。奥公“罄常住之所有,赎换寮舍,悉隶本寺,稍成丛席,可容千指”。后又有李德施财“完葺其塔”。(66)

    万安禅寺,《元一统志》记载,寺原为唐一行所建兴禅寺,后废。元代“再新建”,“赐额曰万安禅寺”。中统三年(1262)六月,又“立传法正宗之殿”(67)。原兴禅寺旧址在“悯忠寺之西”,即今宣武区南横街一带。

    圆明寺,原为旧刹三学寺,元朝重建。《元一统志》记载,三学寺本辽、金旧刹,未及百年而荒废。后复新建,革律为禅,改名圆明寺。元耶律楚材曾作《三学寺改名圆明仍请予为功德主因作疏》(68),故寺重建改名应该在耶律楚材(1190—1244)生前。

    荐福寺,建于辽,后以兵革废。《元一统志》记载,元朝辛亥(1251)岁时,谦公长老兴修,至戊午(1258)落成。

    海云禅寺,原为旧刹普济禅院。据王万庆撰并书《大蒙古国燕京大庆寿寺西堂海云大禅师碑》(69)记载,岁在辛丑(1241),燕京普济禅院宗主善琛与其僧众以状施其院为师(海云)养老之所。普济禅院后经海云重修,忽必烈闻而嘉之,乃取师之自号,改普济为海云禅寺。至于寺址,《日下旧闻考》称“无考”。(70)

    报恩禅寺,寺在辽中都旧城。《元一统志》称,该寺重修于元朝癸丑(1253)岁,有大德元年国师道业功行记。

    大开泰寺,《元一统志》记载,寺原为辽金旧刹,后毁于兵尘,独存大殿。蒙哥汗时,海云印简请云山珍公开堂演法,遂为此寺之五代祖。蒙哥汗深加崇重,赐以金帛。云山珍乃负荷新建,重修殿宇。

    报恩寺,原为前朝旧刹,《元一统志》记载,寺有中统四年重修寺记。

    大永安寺,原为金朝旧刹。《元一统志》称该寺元朝兴修,庄严殊胜于旧,有中统四年太保刘秉忠号藏春散人十咏。重修应在中统四年(1263)以前。

    报国寺,始建于辽。《天府广记》称,该寺“元中统中建于彰义街”。(71)

    下生寺(下生院),《析津志辑佚·寺观》记载,寺始建于金,中统年间,圆悟通辨大师比丘尼志重建为尼寺。

    天王寺,寺在旧城延庆坊内,始建于唐。《元一统志》记载,该寺至元七年(1270)建三门,而殿宇未能完集。

    庆寿寺,始建于金。《元一统志》称该寺至元十二年(1275)重修,至十九年工毕。重修之后,为京都之冠。(72)至顺二年三月,绘皇太子真容奉安庆寿寺之东鹿顶殿,如累朝神御殿仪。(73)

    吉胜寺,始建不明。《宛署杂记·寺观》称,该寺至元十三年(1276)僧圆从重建。寺在曹各庄,离城六十里。

    天宁禅寺,《元一统志》记载,有僧普净至燕京礼僧万松行秀。至元十四年(1277),普净罄衣钵之资,得广济废址,大兴土木,造佛宇,为天宁禅寺。(74)

    圣恩寺,原为唐大悲阁,辽朝重修。《元一统志》称寺至元十九年(1282)重建。寺址据《析津志》所记“在南城旧市之中”。(75)《日下旧闻考》称:圣恩寺在斜街口(76)。斜街位于今牛街北口对面。

    天庆寺,原为辽永泰寺,金代毁于兵烬。元世祖至元九年重建,有学士王恽《大元国大都创建天庆寺碑铭并序》称,至元九间,有僧雪堂始来结庵而主之。至元二十一年冬,皇孙葛玛拉出资,“起三大士正殿,丈室七巨楹,下至门闾庖湢宾客之所,略皆完美”。工役始于二十二年春,成于二十三年秋。阙地曾得废钟,上刻天庆二字,后为新寺名额。(77)

    延洪寺,《析津志辑佚·寺观》记载,寺在崇智门内,起自中唐。元朝那摩国师重修。

    昭觉禅寺,据《大都重修昭觉禅寺碑记》载,寺创于辽,金因之。贞祐初,毁于火灾。元初,僧善智得到檀越善款楮币二万缗,重兴废刹。“中央殿宇,次及门庑斋寮,宾舍香积,色色俱备”。(78)《析津志辑佚·寺现》记寺在大都常清坊。

    大明寺,原为金甄乐寺。《元一统志》记载,元初该寺屋老僧残,宝集寺大觉圆通大师志玄遂以金易其地,大阐法筵,律仪为世所重。门资洪济极老复开疏增修。至元三十一年(1294)大都报恩禅寺林泉从伦为该寺重修撰写碑记。寺在旧城安仁坊。

    观音院,《元一统志》称,寺原为金朝禅僧从正所建,在燕京城开阳里。至元年间,有僧正坚重修。至元三十一年(1294)立石,翰林直学士王之纲记。

    寿安山寺(昭孝寺),原为唐兜率寺。元朝改名寿安山寺,后名昭孝寺。《元吏》记载,延祐七年(1320)九月甲申,英宗建寿安山寺,给钞千万贯。十月,命拜珠督造寿安山寺。至治元年春,诏建大刹于京西寿安山。十二月,冶铜五十万斤,作寿安山寺佛像。泰定元年二月,泰定帝修西番佛事于寿安山寺。天历元年,文宗立寿安山规运提点所;三年,改昭孝营缮司。至顺二年正月,文宗又以寿安山英宗所建寺未成,命雅克特穆尔、萨勒迪等总督其工役;以晋邸部民刘元良等二万四千余户隶寿安山大昭孝寺为永业户。(79)

    镇海寺,原为唐感应寺。据明《重修镇海禅寺记》称,该寺在都城一舍许曰西山尸陀林秘魔崖。元朝“至大元年(1308),重建殿宇,改赐今额”。(80)

    瑞云寺,据《重修瑞云寺碑》记载,寺原为隋唐旧建,兴废屡经。至顺二年,长老信忠“化诸檀信,整高殿宇,绘祖师堂,塑彩天王、地藏,置建僧房……咸为一新”。(81)

    崇效寺,寺原为唐初幽州节度使刘济舍宅而建。《析津日记》称,“元至正初。以唐贞观元年所建佛寺旧址建寺,赐额崇效”。寺在白纸坊,有明人碑记,称该寺,“宋元末因罹兵火,日久倾颓。至正初,为好善者募缘重葺,赐额曰崇效”。(82)

    除上述之外,《河北通志稿》记载密云、顺义、平谷、昌平、通县等地建于元朝的佛寺二十余所(83)。何孝荣先生从《析津志辑佚·寺观》等书中辑录出存于元朝而不详建况的佛寺五十余所(84)。从中不难反映出元代佛教在北京城乡普遍发展的状况。

    ①  [明]宋濂等:《元史》,卷7《世祖纪四》,第132页;卷8《世祖纪五》,中华书局,1974年,第154页。

    ②  同上,卷20《成宗纪三》,第433页。

    ③  同上,卷26《仁宗纪三》,第586页。

    ④  同上,卷28《英宗纪二》,第624页。

    ⑤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103《郊垌·西十三》,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

    ⑥  [明]宋濂等:《元史》,卷30《泰定帝纪二》,中华书局,1974年,第674页。

    ⑦  同上,卷21《成宗纪四》,第462页。

    ⑧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54《城市》,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

    ⑨  [元]赵盂顺:《松雪斋外集·大元大普庆寺碑铭》,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间影印本(据元沈伯玉刻本影印)。



    ⑩  万历《顺天府志》,卷2《寺观》,载《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地理类,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

    (11)  [明]宋濂等:《元史》,卷23《武宗纪二》,第530页。

    (12)  同上,卷24《仁宗纪一》,第552页。

    (13)  同上,卷75《祭祀志四》,第1875页。

    (14)  同上,卷26《仁宗纪三》,第587页。

    (15)  同上,卷27《英宗纪一》,第610页。

    (16)  [明]宋濂等:《元史》,卷26《仁宗纪三》,中华书局,1974年,第589页。

    (17)  同上,卷29《泰定纪一》,中华书局,1974年,第658页。

    (18)  同上,卷30《泰定纪二》,第671页。

    (19)  [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25《大承天护圣寺碑》,载《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20)  [明]宋濂等:《元史》,卷33《文宗纪二》,第734页。

    (21)  [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25《大承天护圣寺碑》,载《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22)  [明]宋濂等:《元史》,卷38《顺帝纪一》,第818页。

    (23)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100《郊坰·西十》,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

    (24)  [明]宋濂等:《元史》,卷39《顺帝纪二》,第837页。

    (25)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44《城市·内城·中城二》。

    (26)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50《城市》,引《元史·顺帝纪》。

    (27)  [明]吴谦:《敕赐崇庆禅寺重建碑记》,载《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52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46页。

    (28)  [明]陈渊:《重修敕赐崇庆寺记》,载《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53册,第122页。

    (29)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卷25《兴福头陀院碑》,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25年(1936);另见《日下旧闻考》,卷43《城市》。

    (30)  [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卷38《寺庙》,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

    (31)  [元]万松行秀:《从容录》书稿附信,载《禅宗全书》,杂集部三,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

    (32)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48《城市·内城·东城四》,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

    (33)  [元]程钜夫:《雪楼集》,卷2l《诸路头陀教门部提点诚公塔铭》,载《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34)  [元]阎复:《胜因寺碑略》,载《日下旧闻考》,卷155《存疑》。

    (35)  [元]熊梦祥:《析津志辑佚·寺观》,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36)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54《城市·内城·北城》,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

    (37)  佟洵:《佛教与北京寺庙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78页。

    (38)  姜立新等:《北京的宗教》,1995年,第95页。

    (39)  [元]程钜夫:《雪楼集》,卷21,载《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40)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54《城市·内城·北城》。

    (41)  同上。

    (42)  [明]李贤等:《明一统志》,卷1《京师·顺天府·寺观》,载《文津阁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43)  [清]俞兆晟:《重修广通寺碑略》,载《日下旧闻考》,卷99《郊坰·西九》。

    (44)  [明]胡濙:《敕赐净明禅寺记》,载《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51册,第91页。


    (45)  [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66《寺庙》,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年。

    (46)  [清]吴长元:《宸垣识略》,卷5,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47)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54《城市·内城·北城》,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

    (48)  同上,卷53《城市·内城·西城四》,引赵孟頫:《松雪斋集》卷9《大崇固寺佛性圆融崇教大师演公碑铭》。

    (49)  [明]胡濙:《大能仁寺记略》,载《日下旧闻考》,卷50《城市·内城·西城一》,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

    (50)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50《城市·内城·北城》,引《寰宇通志》。

    (51)  [明]宋濂等:《元史》,卷27《英宗纪一》,中华书局,1974年,第615页。

    (52)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155《存疑》。

    (53)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6《西山上·碧云寺》。

    (54)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87《国朝苑囿·静宜园二》,引《御制碧云寺碑文》。

    (55)  [清]沈荃:《重修宏慈寺碑记》,见《日下旧闻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卷107《郊坰·北》。

    (56)  [明]宋濂等:《元史》,卷40《顺帝纪三》,中华书局,1974年,第860页。

    (57)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155《存疑》。

    (58)  [明]宋濂等:《元史》,卷138《脱脱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3344页。

    (59)  [明]孪时勉:《古廉文集》,卷2《敕赐兴德寺记》,载《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60)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54《城市·内城·北城》。

    (61)  同上,卷120《京畿·霸州二》。

    (62)  [明]宋濂等:《元史》,卷30《泰定帝纪二》,中华书局,1974年,第668页。

    (63)  同上,卷75《祭祀志四》,第1875页。

    (64)  同上,卷7《世祖纪四》,第144页。

    (65)  同上,卷15《世祖纪十二》,第311页。

    (66)  [元]耶律楚材:《燕京大觉禅寺创建经藏记》,载《湛然居士文集》,卷8,载《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67)  [元]孛兰盻等:《元一统志》,卷1《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大都路·古迹》,中华书局,1966年。

    (68)  [元]耶律楚材:《三学寺改名圆明仍请予为功穗主因作疏》,载《湛然居士文集》,卷8,载《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69)  王万庆:《大蒙古国燕京大庆寿寺西堂海云大禅师碑》,现存法源寺内。

    (70)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107《郊坰·北》,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

    (71)  [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卷38《寺庙》,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

    (72)  [元]孛兰盻等:《元一统志》,卷1,中华书局,1966年。

    (73)  [明]宋濂等:《元史》,卷35《文宗纪四》,中华书局,1974年,第778页。

    (74)  [元]孛兰盻等:《元一统志》,卷1。

    (75)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38《京城总纪》,引《析津志》,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

    (76)  同上,卷60《城市》。

    (77)  同上,卷58《城市·外城·南城二》,引王恽:《大都创建天庆寺碑》。

    (78)  [元]孛兰盻等:《元一统志》,卷1《中书省境山东西河北之地·大都路·古迹》,引《大都重修昭觉神寺碑记》。

    (79)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101《郊坰·西十一》,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

    (80)  同上,卷104《郊坰·西十四》,引《重修镇海禅寺记》。

    (81)  同上,卷106《郊坰·西十六》,引《重修瑞云寺碑略》。

    (82)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60《城市·外城·西城二》,引《重修崇效寺碑》,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

    (83)  [民国]王树枏等:《河北通志稿·地理志·古迹篇·寺观》,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第862-864页。

    (84)  何孝荣:《明代北京佛教寺庙修建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96-99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