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清代的北京佛教/第四节

作者:出处:
分享到:

 
    第四节  北京地区的佛经刊刻

    一、官刻大藏经《龙藏》

    又称《清藏》或《乾隆版大藏经》,是清代唯一的官刻汉文大藏经,雍正十一年(1733),清世宗命王公大臣、汉僧及喇嘛一百三十余人,广集经本,校勘编稿,于北京贤良寺设立藏经馆,由两位和硕亲王允禄和弘昼及贤良寺住持超圣等主持,又募集刻字、刷印和装帧等优秀工匠八百余人,于十三年(1735)正式开雕。但开雕不久,雍正即去世,由高宗乾隆皇帝续举盛业,实施雕造和印制。先后用时四年,乾隆三年(1738),《清藏》刻成于北京贤良寺。全藏以明代《北藏》为蓝本而略有增减,依《千字文》字序编目,自“天”至“机”,每字一函,共724函,7168卷,共收佛典1669部。经折装,每版25行,折为5个半页,每半页6行,行17字。每函经第一卷经首有《释迦牟尼佛灵山说法图》和雍正皇帝御制《龙牌》一面,最后一卷卷末有护法韦驮立像。全藏字体秀丽,镌刻精湛,佛像等图版以白描手法绘刻,庄严而不失生动。

    二、《龙藏》三次撤版及贮藏

    史载,清代大藏经雕竣后,首先印制了一百部,颁赐给全国务大寺院。后由于各种原因,乾隆在位期间对初刻经版进行了三次撤毁:乾隆三十年(1765),撤出了钱谦益解注的《楞严经疏解蒙钞》一种,共计60卷,经版660块;乾隆三十四年(1769),撤出了《永乐御制序赞文》1卷,《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功德经》1卷、《开元释教录》5卷、《辨伪录》3卷,共4经13卷,经版128块;乾隆四十三年(1778),撤出了武则天为《华严经》撰写的序文,撤版数目不详。每次撤版之后,都进行了重新印制,故清代大藏经因撤版原因先后印制的《龙藏》在内容上略有不同。1978年,白塔寺塔刹中发现的初刻版《龙藏》,尤为珍贵。《龙藏》经版共有79036块,用上等梨木雕成。全部经版原藏在故宫武英殿,后存放在东城区柏林寺,又曾移至智化寺,现该板片略有残损,基本完好,是我国历代木刻汉文佛教大藏经中唯一尚存之经版,在世界佛教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现在由首都博物馆和房山云居寺分别收存。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