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北京地区的佛教团体与组织
在佛教复兴运动和居士佛教的影响下,北京地区先后成立了许多佛教团体与组织,成为民国时期北京佛教传播和发展的主体力量。
一、华北居士林
民国十五年(1926),山北京昌平县南口镇居士崔云斋联合名流居士胡子笏等京城善信发起成立,为北京地区最早的佛教团体。华北居士林成立之初,购下西安门外大街清代“古月轩”的全部房产作为林址。居士林设理事、林董两会,公选胡子笏为理事会主席,理事会下设研究、修持、弘法、利济、图书和事务六部。该会组织讲经、诵经、传戒、礼忏等活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胡子笏辞去理事会主席之职,由周叔迦居士接任。1938年,理事会修订林章,周叔迦当选为居士林理事长。北京沦陷期间,由于政治环境恶化,民生凋敝,居士林经费拮据。1940年,又创办中国佛学院,翌年增设佛画研究会,并建立佛学研究会,编辑佛教史志等,在北京及华北佛教界有一定影响。
二、佛化新青年会
民国十二年(1923),由张宗载、宁达蕴二人在北京发起成立。初名为“新佛教青年会”,后经太虚法师改称“佛化新青年会”。该会拥太虚为导师,发行《新佛化旬刊》宣传太虚法师革新佛教的主张,推行佛化新运动,并组织佛化新青年世界宣传队,到各省市县进行宣传活动,一时产生很大反响。该会初期仅为张宗载、达蕴两人主持,不久,得到政界显要、学者名流如胡子笏、蔡元培、梁启超、章太炎和黄炎培等大力支持,并于1924年联名撰文在《海潮音》上向社会各学校隆重推介佛化新青年会,称其“本佛化之慈悲,作真理之贡献”,文中提到当时“京沪各大学从根本觉悟之青年”加入佛化新青年会者“达三千余人”。①
由于佛化新青年会的宣传活动声势较大,很快得到广大青年以及各地佛教信众的响应,成为倡导全国佛教革新运动的基地。不到三年,佛化新青年会成员已达万人之多,并在厦门、太原、上海、绥远、包头、武汉、泉州等地成立了分会组织。但是,由于佛化新青年会的发起和主持者原为在家奉佛居士,对佛教教义、制度等有所隔膜,故其提出改革佛教的“八大使命”等主张,显得过于偏激,为此遭到部分佛教界人士的反对。在北伐胜利之后不久,一度风靡全国的佛化新青年会便告寿终正寝了。
三、北平佛教会
民国十二年(1933),由北京佛教信众发起成立。此前,民国二年成立的“中华佛教总会”被袁世凯撤销,后又颁布对佛教严苛的《管理寺庙条例》,全国佛教陷入无组织状态。由于政府禁止成立全国性佛教组织,为变通起见,北京佛教信众乃发起成立地方组织“北平佛教会”。发布弘法利生宣言,呼吁佛教信众共同振兴佛教,提出兴办僧教育,培植弘法人才,创办刊物,宣传佛教教义以及建立佛教施医馆等主张。1935年,北平佛教创办《北平佛教会月刊》,1937年之后改名《微妙声》。
四、北京佛教同愿会
于1938年在北京广济寺成立,是日伪时期的一个佛教组织,由喇嘛安钦?呼图克图任会长,伪政权要人王揖唐任副会长,居士夏莲居任理事长,另设“日本人顾问”十名。该会经费由伪“临时政府”和日本“兴亚院”②承担。同愿会成立后,主要活动有:举办普兴道场、准提道场和释迦圣诞道场等吉祥道场,举行各种佛祖圣诞的大型法会;修复故宫西路雨花阁、戒台三座,组织“中日两国共修念佛”;开展“教化工作”,设立佛学讲座;发起“华北救济联合会”,提倡“吉日禁屠”;组织中日两国佛教界人士互访等活动。在日本占领北京时期,北京地区的佛教活动基本部是在该同愿会的控制之下。抗战胜利后解散。
五、三时学会
1927年,由著名居士周叔迦、韩清净、徐森玉创办“三时学会”,会址设在西城区北长街27号。其前身是1921年由韩清净、朱芾煌等人发起成立的法相研究会。1921年,太虚大师曾接该会受邀请入京,在广济寺宣讲《法华经》,法会之后,数百人皈依太虚大师。1927年,法相研究会改为三时学会。推选韩清净为会长,朱芾煌为副会长。学会主要宗旨是研究、弘扬法相唯识学,阐扬佛学的真实教义。学会创办期间开展了大量弘传佛教和佛学研究活动,其中韩清净主要主持研究和讲学;朱芾煌主持编纂《法相辞典》;徐智卿主持编印经论;杨文会和沈善登等对佛典的收集、整理、研究也做了许多工作。
六、北京庚申佛经流通处
1920年,由著名居士王虚亭于在北京东城大佛寺创办。王虚亭(1886-1926),俗姓王,名竹怀,字虚亭,出家后法名戒慧,字大严,安徽人。因佛经流通处成立之年为民国庚申年,故取名“庚申”。北京庚申佛经流通处最初由如实和尚与一位延姓勤杂工合力经办,为非营利机构,旨在通过佛经的传播引导更多的人认识佛教,促使人心向善。民国时期,北京佛学研究风气甚浓,除了三时学会经常举办讲经会外,尚有慈舟法师在东城净莲寺法界学苑长期讲授《华严经》,以及江南的太虚大师等也经常来京讲经弘法,此外,佛教学者的著述层出不穷,正是这种宏观背景使得庚申佛经流通处在时局动荡的环境之下仍坚持运行。庚申佛经流通处自开办以来直至北平解放前夕,对佛教在北京地区的传播与普及发挥了一定作用。
七、居士莲社
民国年间北平有不少附于某些佛教寺院的“莲社”居士团体组织。虽然具体数字缺乏明确记载,但仅在1941年广济寺现明和尚圆寂法会上出席的居士莲社就有:西板桥长春寺内太虚莲社、大六部口报恩寺内清静莲社、崇文门外花市妙德莲社和广济寺净业莲社等等。③可见,这种依附于某个佛教寺院的居士团体组织莲社,在民国时期的北京地区是普遍存在的。
① 参阅释东初:《中国佛教近代史》上册,《华北佛教革新运动·佛化新青年运动》,台北:东初出版社,1984年。
② 兴亚院,1939年日本内阁设立兴亚院,作为决定和实施对中国占领区政策的总机关,是日本占领北京时期设立的文化侵略机构,其址在燕京大学(今北大)。参见臧运祜:《“兴亚院”与战时日本的”东亚新秩序”》,载《日本学刊》,2006年,第2期。
③ 参阅常人春:《近世名人大出殡》,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