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北京地区的佛教慈善事业
北京佛教界在民国时期广泛开展佛教复兴运动所倡导的人间佛教理念的实践,积极从事慈善救济的活动,包括兴办教育,开办孤幼院,在日本侵华期间开展抗日救亡和的救死扶伤的活动,以及开创近代中国监狱布教的先例等,从以往注重自身积善修德上升到弘法利生服务社会的更高境界,形成了具有佛教特色的社会慈善公益事业。
一、兴办教育
兴办平民教育是近代北京佛教最为突出的济世事业。寺院办学为慈善性质,使贫苦儿童也有入学机会。办学经费由各主办寺院承担,所用教材均为当时教育局规定的统一课本。
北平佛教小学联合会。1937年,北京佛教界开办小学的各寺院向北平社会局立案成立“北平佛教小学联合会”。该会由现明①、全朗等9名常委、17名委员及总务股、交际股、文牍股和教务股组成,在西四弘慈广济寺办公。
属于北平佛教小学联合会的寺院及所办小学分别为:西四广济寺开办北平市私立第一广济小学;德内拈花寺开办北平市私立第二拈花小学;东城大佛寺开办北平市私立第三大佛小学;宣外法源寺开办北平市私立第四法源小学;南下洼龙泉寺开办北平市私立第五龙泉小学;广渠门内夕照寺开办北平市私立第六夕照小学;禄米仓智化寺开办北平市私立第七智化小学;东城金鱼胡同贤良寺开办北平市私立第八贤良小学;德外华严寺开办北平市私立第九华严小学;西外大钟寺开办北平市私立第十觉生小学;宣内卧佛寺街开办北平市私立第十一鹫峰小学。②
广化小学。1946年,在广化寺创办,由玉山和尚任校长。广化寺将寺院地产300亩的收入拨归广化小学教学基金,并在北平市教育局登记备案。学校初办时,仅招收两个班,以后逐渐发展为完整的小学规模。民国期间由京城寺院开办的小学还有后海北岸心华寺兴办的心华寺小学;西外北慈慧寺兴办的慈慧小学等等。③
平民学校。民国年间活跃在京城的高僧释觉先不仅积极呼吁和大力推动近代中国佛教界的改革与振兴,同时也高度重视佛教平民教育事业。1917年5月,释觉先联合北京其他著名寺院住持现明和道阶等,发起设立中华佛教平民教育联合会,在北京开办平民学校。此后北方各地的佛教平民学校,皆导源出于此。④仅1928年北京佛教界开办的公益慈善平民教育就有净业寺贫儿工艺院、永泰寺女子工读学校等。⑤
二、兴办孤幼院
北京佛教界在民国时期先后兴办了龙泉寺孤儿院、善果寺佛教会教养院、石灯吉祥寺孤儿院,以及香山慈幼院。其中,熊希龄创办的香山慈幼院堪为近代北京佛教慈善事业中突出的代表。
龙泉寺开办孤儿院。清末时京师龙泉寺道兴长老即创办了近代北京佛教史上第一个孤儿院,集中收养社会上不能自食其力的孤儿和弃儿,并办学提供教育。清政府对其慈悲之举,曾旨谕褒奖,并捐资予以鼓励。龙泉寺开办孤儿院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民国年间,百川法师也在寺内开办孤儿院⑥。从民国二十七年(1938)名伶杨小楼的葬礼上,即有“龙泉寺孤儿院音乐队以笙、管、笛、九音锣、铪、鼓合奏哀乐。队员均黑衣白孝带”⑦的记载。现龙泉寺少年之家的前身就是当年龙泉寺孤儿院。
民国时期北京开办孤儿院的寺院还有,北京善果寺曾开办过佛教会教养院,现存民国九年(1920)出版的《北京庚申佛经流通处目录》石印本,即由“北京善果寺佛教会教养院”刊行,国家图书馆古籍阅览室藏有保存本;此外,石灯吉祥寺的圆诚法师也在寺内办有孤儿院,收有儿童二三十人,教以铜鼓洋号,统一服装,遇有居士家中丧事,便前往演奏。⑧
熊希龄创办香山慈幼院。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晚年学佛,法名“妙通”,自号“双清居士”,湖南省凤凰县人。清末与谭嗣同、梁启超等人致力于维新运动,兴教育,办实业。民国初年历任财政总长、内阁总理等职,后皈依佛教,1912年被推为“中华佛教总会”会长。他秉持佛教慈悲济世的思想,投身社会慈善救济工作。1917年在北京香山静宜园创办“香山慈幼院”。当年直隶、京兆两省区发生特大水灾,淹没了103县,无家可归的灾民多达600余万。熊希龄作为政府派出的“赈灾总办”,四处募捐,努力使灾民得到救助。为安置水灾造成的大批无依无靠的孤儿,并使他们受到一定教育,熊希龄倾其家产,创办了“慈幼局”,1920年扩建为“香山慈幼院”,收养来自各省灾区无人认领的难童和贫苦儿童,免费为他们提供教育。熊希龄自任院长。全院设有婴幼儿、小学、中学、师范和职业教育等各种不同类型。是以教育难童为初衷,后发展为融幼儿教育、普通教育、师范教育以及多种职业技术教育为一体的新式实验学园,该院以治学严谨、师资优秀和学生质优闻名遐迩。熊希龄作为杰出的佛教慈善家和教育家,在近现代教育史和北京佛教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三、救死扶伤
佛教是爱好和平的宗教。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北京佛教界在日本侵华期间同全国人民一起共克时艰,利用自身所长,反对战争暴行,呼唤和平,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和救死扶伤的事业中。北平广化寺、柏林寺和拈花寺等众多寺院相继组织创办了伤兵医院或难民收容所;三时学会、华北佛教居士林也创办医院,救济难民,护理伤员;广济寺组织了救护队开赴前线。⑨其中广化寺的伤兵医院和北京佛教临时救济会开办难民收容所在京城影响最大。
建立伤兵医院。1931年,日本侵占我国东三省,时任辽、吉、黑民众抗日后援会会长的朱庆澜全家暂住广化寺。1933年3月,日寇进攻长城的古北口、喜峰口一带,中国军队奋起抗击,伤亡严重。朱庆澜联合各界人士,在广化寺东院成立了伤兵医院,由通明寺普泉和尚任院长,广化寺僧众任总务。医院开办后,京城各界爱国人士及大学生纷纷前来支援,送钱送物,提供劳务,寺中接纳伤兵最多时达六、七百人。其间,广化寺的宗教仪式自动暂停,僧众全力投入救护抗日伤残将士的工作。随着战局的缓和,广化寺内的伤兵医院乃自行解散。
1935年8月,北平佛教界举办大规模的盂兰盆法会,诵经追悼华北抗战中的阵亡将士。此举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上海、湖北、山西和陕西等地佛教界纷纷呼应北平,先后举办大型的护国息灾法会,对于追悼死难同胞和安抚他们的家属,以及发动广大民众出资出力投入抗日救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⑩
开办难民收容所。1937年,黄河泛滥,在日寇铁蹄下煎熬的广大百姓面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大量难民涌入北平。北平佛教界迅即成立了北平佛教临时救济会,号召社会各界共同致力于难民的救济。该会由常务理事、理事、常务干事、干事若干人组成,下设总务股、会计股、交际股、卫生股、文书股、检查股和救护队等,主要开展收容难民、诊病医伤等工作。据民国二十六年(1937)九月二十五日北平佛教临时救济会难民收容、暂息所接待难民数目统计,北京各寺院先后开办的九个难民收容所和六个暂息所来救助难民。
收容所分别设在广济寺、广化寺、拈花寺、法源寺、吉祥寺、鹫峰寺、观音院、弥勒院和大慈庵等寺院内。暂息所设在极乐寺、华严寺、财神寺、慈因寺、证果寺和南观音寺。共收容难民为9946名,先后出所总数为9163名,实住难民为805名。(11)在收容救济难民的同时,京城一些寺院还派出僧人如印智、显宗和宗月等到各收容院所宣讲佛法、抚慰民心。
参与救济工作的除各寺院的僧人外,社会各界善信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鉴于流离失所的难民多患有疾病,万国道德会(12)的刘国俊邀集李德恒、李燕生、刘树汉、朱庆平等医师,在无量寺设立总医院(施医所),义务为各收容所的难民诊治,接受诊治的难民近3万人。(13)
民国年间,由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广大民众生活困苦。尤其是北方的冬天地冻天寒,滴水成冰,穷苦百姓和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度日维艰。北京不少寺院弘扬佛教慈悲济世的传统,开设施粥场,济贫助困。如广化寺、广济寺等寺院每遇灾年或冬季最冷的三个月,都在寺内开设粥场,每天固定时间,早上七八点钟到十点钟左右放粥,施舍饥寒交迫的穷苦市民和无家可归的流浪者。(14)
四、监狱布教
民国年间,名僧释觉先在京师第一模范监狱(15)布教,开创了近代中国监狱布教之始。释觉先曾于清末东渡日本,对日本佛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考察,受到日本佛教开展军营布教、监狱布教和社会布教的启发。回国后,便借助民国初兴的大好形势,于1914年在北京率先发起建设释氏布教团养成所,以期造就军营监狱社会布教人材,积极推行监狱布教。随即上书呈请内务教育司法陆军各部,并分别得到批准。
民国四年(1915)12月,释觉先在京师第一模范监狱开展弘法布教(16),首创北京佛教在监狱布教之始。次年,释范成法师在北京分监刑场设七如来莲华石幢,举行临刑前的教诲。自此之后,北京各处监狱,皆有僧人实施每周布教,宣讲佛法。各地佛教团体也起而相应,监狱布教风气日盛,如民国十二年(1923)五月,武昌佛学院学生组织监狱布教团,每星期至湖北第一模范监狱讲演。(17)
由佛教名僧释觉先开创的近代中国监狱布教,以佛教的慈悲和愿力,秉持众生平等、同证菩提的精神,藉佛教自身所长,把囹圄作为道场,进行弘法教化,旨在启发服刑者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促使其回归社会。此举已超越了一般的社会慈善范畴,是近代佛教复兴运动所倡导的人间佛教理念的具体实践,在北京佛教史上谱写了非比寻常的一页。
① 现明(1880-1941),俗名王光德,号水芝、永芝,法名现明,湖南省衡州(今衡阳市)人。北京广济寺住持。生平两次修建广济寺;九次传戒,受戒弟子数千人;办佛学院六班,毕业学员数百人。
② 北京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民族宗教卷·宗教志》,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140页。
③ 同上。
④ 何建明:《近代华北佛教复兴运动的先驱——释觉先》,载《正信》,2005年,第2期。
⑤ 习五一、邓亦兵:《北京通史》,第九卷,中国书店,1994年,第408页。
⑥ 北京地方志编纂委虽会:《北京志·民族宗教卷·宗教志》,第140页。
⑦ 常人春:《近世名人大出殡·传奇式的人物传奇式的葬礼——记名伶杨小楼、王又宸的两棚大丧事》,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
⑧ 北京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民族宗教卷·宗教志》,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140页。
⑨ 体恒:《凄风惨雨国劫日 狮子奋迅救难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载《法音》,2005年,第7期。
⑩ 体恒:《凄风惨雨国劫日 狮子奋迅救难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载《法音》,2005年,第7期;另参阅《抗日战争初期佛教徒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史料选》上,《民国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发行,1996年,第3期。
(11) 《北平佛教临时救济会难民收容、暂息所出入难民数目一览表》,载《北京志·民族宗教卷·宗教志》,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141页。
(12) 万国道德会,民国十年(1921)清末儒生江寿峰(1875-1926)与其子江希张(1907-2000)创建的民间宗教团体。
(13) 北平佛教临时救济会施医所、各收容所施诊详情,见《北京志·民族宗教卷·宗教志》,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142页。
(14) 北京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民族宗教卷·宗教志》,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142页。
(15) 京师模范监狱建于1911年,是中国第一座按使用功能要求,专门设计建造的新式监狱建筑。参阅姜中光:《中国第一座新式监狱建筑——京师模范监狱评析》,载《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16) 尘空:《民国佛教年纪》,载《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86辑,《民国佛教篇》“民国四年”条,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
(17) 同上,“民国十二年”条,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1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