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虎丘绍隆及虎丘禅派
北宋后期和南宋时期,临济宗杨岐派最为兴盛,而在杨岐派中最有影响的是圆悟克勤的法系。克勤弟子大慧宗杲的法系形成大慧派,展转相承一直到明清时代。另一弟子虎丘绍隆的法系形成虎丘派,一直传到明清以后。
本节对虎丘绍隆及其法系作概要介绍。
一 虎丘绍隆及其禅法
绍隆(1077—1136),俗姓不详,和州含山(在今安徽)人。九岁离开父母到本县佛慧禅院出家,六年后正式剃度受具足戒,年二十一岁出外行脚,在长芦参谒净照禅师,对禅宗宗旨有所领会,偶尔读到圆悟克勤的语录,很受启发,叹曰:“想酢(醋)生液,虽未能浇肠沃胃,要且使人庆快,第恨未亲聆謦欬尔!”于是决定前往克勤所在之处参谒。先到泐潭宝峰寺参谒黄龙下二世湛堂文准,在他门下一年,然后到黄龙山参谒死心悟新。悟新问:“是甚么僧?”他答:“行脚僧。”问:“是何村僧,行什么驴脚马脚?”因悟新是韶州(今广东韶关)人,他便大声喊:“广南蛮,道甚么?何不高声道?”悟新对他这种反应表示赞赏,认为“却有纳僧气息”!他在此参禅,度过一夏。悟新对他很器重。他听说克勤在夹山传法,便出发前往。途经潭州(治今湖南长沙)龙牙山,会见石霜楚圆下二世宗密(嗣泐潭应乾),彼此研推古今,十分投机。
此后到夹山灵泉寺。正逢克勤迁住潭州长沙道林寺,他也相随而往。某日,克勤对他说:“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然后竖起拳头问:“还见么?”绍隆答:“见。”克勤曰:“头上安头。”据载,绍隆此有省悟。克勤紧跟着问:“见个什么?”他巧妙地答:“竹密不妨流水过。”
克勤的问话大概意为:见(视觉)所见的对象时,见不是所见的对象,既然见离开所见的对象,那么见是不能真正反映所见对象的。这里似乎是以含糊的语言运用般若空观思想,既然事物从本质上说是空寂无相的,那么人的视觉便不能认识。绍隆如果顺着克勤逻辑回答“不见”,那么按照参禅成规就会被看作是参“死句”受到斥责,所以他竟反其意而答“见”。然而毕竟还是使用了语言作答,没有以沉默表示,所以克勤怪他是“头上安头”。绍隆由此得悟。当克勤再问他见个什么时,他便以不相干的话搪塞过去,于是得到克勤的印可,让他担任知藏(掌管佛典图书)。有人对他能否胜任此职提出疑问,克勤称他是“瞌睡虎”,放心任用。(《续传灯录》卷二十七<绍隆章>)
此后,绍隆不离克勤身边长达20年,对克勤的禅法完全掌握。此后,为服侍年老的双亲回归故乡,先居褒禅山,后应请住持和州开圣寺、宣州彰教寺,逐渐出名。大约在绍兴四年(1134)应请到虎丘住持云岩禅寺,当时克勤早已归蜀,四方参禅学人很多投奔到他的门下。他应机接引门下弟子和参禅者,发扬克勤的禅法,名声大振,四方丛林称“圆悟之道,复大播于东南”。绍兴六年(1136)有病,嘱咐让首座宗达继承方丈,经寺众请示州府得到同意。绍隆在临终前索笔大书曰:“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所以佛法,无有剩语。”①
绍隆在和州、宣州和虎丘三处说法,有参学弟子嗣端等人编的《虎丘隆和尚语录》传世。仅从这本语录来看,他在说法中对于以心性(也称道、理)为世界万有的本原和本体的思想讲得比较多。据载,有僧问他:“如何是大道真源?”他回答说:
大道只在目前,要且目前难睹。欲识大道真体,不离声色言语。风吹不入处,和泥带水;和泥带水处,风吹不入。如今不免又头上安头。(《宣州彰教禅院语录》)
他说,作为万物本源、本体的大道,就在每个人的眼前,并且不离每人自身的形象和言语。它与一切万物和合在一起,如同风吹不进的“和泥带水”(相当理事圆融)之物。大道本来超言绝象,对它的任何描述都是多余的。
他还说过:
目前无法,万象森然。意在目前,突出难辨。不是目前法,触处逢渠。非耳目之所到,不离见闻觉知。虽然如是,也须是踏着它向上关捩子始得……(《宣州彰教禅院语录》)
绍隆依据般若空观和不二思想,以看似矛盾的语句来表述世界的现象和本质:从本质看,眼前空虚无物,然而从所谓假象看,到处无非森然万物。从本原之心(意识)来说,它虽在眼前,然而却无形无象。虽然如此,到处都能看到它(渠)的显现,可以说是既非人的耳目所见,又不离人的见闻觉知。他提示门下,如果想要达到入悟解脱,就应当掌握这当中蕴含的要旨。
绍隆认为,如果能够体悟心性之道与宇宙万物彼此交会,互相圆融无碍的道理,就可以达到至高的物我一体、心物一如的认识境界。他曾借描述某处临湖的自然风光,对这种精神境界进行描述:
豁开户牖,万里不挂片云:杲日腾空,四顾清风满座。湖光浩渺,野色澄明,万象森罗,全彰海印②。直得头头妙用,物物真机,心境一如,纤尘不立。正恁么时,万机休罢,千圣不携,坐断毗卢顶,不禀释迦文,婢视声闻,奴呼菩萨。德山、临济,直得目瞪口呿;有棒有喝,一点也用不得。(《住和州开圣禅院语录》)
意谓至此境界,心中空寂,没有凡圣之别,再也无须致力于外在的坐禅、奉佛,便能超越于大小乘的圣贤阶位,自然一切棒喝再也就用不着了。
他在说法中经常发挥华严理(心、一、无)、事(物、一切、有)圆融无碍的思想,用以启示弟子抓住身边任何机会或事物作为觉悟的切入点。他曾说:“佛语心为宗(按:《楞伽经》的语句),一切即一;无门为法门;一即一切。”然后问门下到各地行脚参禅,是否理解和遵循(“踏着”)了这一理事圆融的法门呢?如果能够体悟并遵循这一法门,便可达到精神自由,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他甚至还把这一法门看作是贯通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至高真理。他说:
若也踏着此门,年年是好年,月月是好月,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明如杲日,宽若太虚。三世诸佛以此门生凡育圣,广利群品;历代祖师以此门以心契心,流通正续;天下宗师以此门揭示人天眼目,提持向上一路;乾坤以此门为覆藏,日月以此门为照临,四时以此门为寒暑,国王以此门治天下,百官以此门尽忠孝,庶人以此门治生产业,衲僧以此门拨转天关,掀翻地轴。
没有具体论证,大意不过是说这一法门效能无限,法力无边。
二 虎丘禅派高僧——应庵昙华、密庵咸杰与松源崇岳、无准师范
虎丘绍隆有弟子六十多人,其中对后世最有影响者是明州天童寺昙华。昙华传密庵咸杰,咸杰弟子中最著名的有松源崇岳、曹源道生和破庵祖先,法裔繁盛。破庵祖先的弟子中有无准师范,法裔最为繁盛,经元明清,一直传至现代。
(一)应庵昙华
应庵昙华(1103—1163),应庵是号,俗姓江,蕲州黄梅(在今湖北)人,十七岁在黄梅东禅寺出家,受具足戒后到各地游方参禅。建炎二年至建炎四年(1128—1130),圆悟克勤在南康军建昌县(在今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真如寺传法期间,昙华前往参谒,从受禅法。克勤在入蜀之际,让他到宣州彰德寺师事绍隆。在绍隆应请到平江府(治今江苏苏州)虎丘住持云岩禅寺时,他侍从前往。半年后得悟,在丛林逐渐出名,先后受请住持处州(治今浙江丽水市)妙岩禅院、衢州(在今浙江)明果寺、蕲州(在今湖北)德章安国禅寺、饶州(治今江西波阳县)报恩光孝禅寺、荐福禅寺、宝应禅寺、庐山归宗禅寺、婺州(治今浙江金华市)宝林禅寺、江州(治今江西九江市)东林太平兴龙禅寺、建康府蒋山太平兴国禅寺、平江府光孝禅寺,最后住持庆元府(治今浙江宁波)天童山景德禅寺。
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大慧宗杲受命迁往梅州编置。昙华此时正在庐山住持归宗寺,有僧将他上堂说法的语录带到梅州给宗杲看,宗杲看了赞赏不已,写偈寄给他说:“坐断金轮第一峰,千妖百怪尽潜综,年来又得真消息,报道杨岐正脉通。”称赞他禅机高妙峻烈,对临济宗杨岐一系的禅法兴隆抱有希望。按辈分,宗杲是昙华的师叔。宗杲在绍兴二十八年(1158)被赦解除编管,受命再度住持径山寺,后因年老退居“明月堂”。此时昙华住持天童寺,叔侄相望,门下禅僧往来于两寺,被丛林称为“二甘露门”。昙华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去世,年六十一岁。门下建塔葬全身于本山,左承议郎太常丞兼权尚书吏部郎官李浩(1116—1176)撰写塔铭。昙华的弟子中著名的有庆元府天童寺密庵咸杰禅师、衢州光孝寺百拙善灯禅师等人。
应庵昙华的语录及著述,载于守诠等人编《应庵昙华禅师语录》十卷之中。③
(二)密庵咸杰
密庵咸杰(1118—1186),密庵是号,俗姓郑,福州福清县人。自幼出家,受具足戒后,行脚各地丛林参禅问道。应庵昙华在衢州住持明果寺期间,咸杰前往参谒。虽屡次遭到昙华的呵责,然而求道初心不退,终于受到印可。先后应请住持衢州西乌居山乾明禅院、大中祥符禅寺、建康府(治今南京)蒋山太平兴国禅寺、常州无锡县华藏禅寺。南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奉旨住持临安府(治今杭州)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期间孝宗召他入宫,在选德殿向他问佛法大意。淳熙七年(1180),咸杰奉诏住持灵隐禅寺,孝宗亲写书翰向他问法,后又派侍臣问《圆觉经》中提到的“四病”④。一时之间,声名显赫。晚年住持天童禅寺。平时应机接物,威仪峻整,戒行高洁,严于律众。淳熙十三年(1186)去世,年六十九。门下建塔葬之山的中峰,南宋正议大夫刑部尚书侍书兼太子詹事葛泌(约1131至约1196)撰写塔铭。
咸杰的弟子很多,著名的有夔州卧龙山破庵祖先禅师、临安府灵隐松源崇岳禅师、饶州荐福曹源道生禅师、明州天童枯禅自镜禅师、杭州净慈潜庵慧光禅师、太平府(治今安徽当涂县)隐静万庵致柔禅师、杭州灵隐笑庵了悟禅师、金陵蒋山—翁庆如禅师、苏州承天铁鞭允韶禅师等人。
密庵咸杰的说法语录及撰述,载子弟子崇岳、了悟等人编《密庵咸杰禅师语录》二卷之中。⑤
(三)松源崇岳及其法系赴日传法僧
松源崇岳(1132—1202),松源是号,俗姓吴,生于处州龙泉县(在今浙江)的松源,因以松源为号。二十三岁时离家,在当地大明寺受五戒为居士,出外参访名师。
在大慧宗杲奉诏住持径山寺期间(在1137—1141年之间),应庵昙华在建康府蒋山太平兴国禅寺传法。崇岳先到径山寺参谒宗杲。宗杲某日上堂说法,称赞昙华“为人径捷”。他听后立即赴往蒋山太平寺去参谒昙华。
崇岳虽为居士,然而有面见昙华参问的机会。他昼夜参究赵州和尚“狗子无佛性”的语句,一日自认为有悟,向昙华述说,昙华未予印可,提示说:“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大概是说佛在灵山会上表面上是以莲华示众,然而却有密语传授;迦叶以“破颜微笑”表示的本身,未曾隐藏佛的任何传授。对此,崇岳以含有禅机的语句回答:“钝置和尚!”意为“不回应和尚”。昙华听后厉声一喝,心里对他有赞赏之意。从此,崇岳得以朝夕参问,昙华认为他是“法器”,使用偈颂劝他剃发正式出家,以兴隆禅宗。
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崇岳在临安西湖白莲精舍剃度出家,此后游历各地丛林参禅问道。他到福州鼓山参谒大慧下二世木庵安永禅师,在彼此参扣之间,表现机敏。在离开时,安永表示自己出语比不过他,但同时提醒他:“开口不在舌头上。”不外是说:按照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宗旨,道理未必需要语言表述。然而崇岳当时并未能理解此话的意思。
崇岳后游方至衢州西山乾明寺礼密庵咸杰为师,对咸杰的任何提问皆迅速回答,然而咸杰皆不予印可,戏称他为“黄杨禅”。黄杨木虽坚密,然而生长缓慢,咸杰大概以此喻崇岳虽是法器,然而磨炼成熟尚须时间。崇岳专心参禅,甚至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咸杰住持蒋山太平兴国寺、无锡华藏寺、临安径山寺时,他皆侍从。某日咸杰举马祖的“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的语句问某僧,他听后豁然大悟,至此才理解木庵安永所说“开口不在舌头上”的意思。在咸杰住持灵隐寺时,他担任首座。
崇岳应请先后住持平江府阳山澄照禅院、江阴军(治今江苏江阴市)君山报恩光孝禅寺、无为军(治今安徽无为县)冶父山实际禅院、饶州荐福禅院、明州香山智度禅院、平江府虎丘山云岩禅院,名高远近丛林,投至门下参禅者很多。南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崇岳奉敕到临安府出任景德灵隐禅寺住持。在此六年,前来受法者日众,门下盛况为一时之冠。崇岳于嘉泰二年(1202)八月去世,年七十一岁。门下建塔葬全身于北高峰之原,由太中大夫宝谟阁待制致仕、著名诗人陆游撰写塔铭。⑥
崇岳生前说法的语录及著述,载于弟子善开、光睦等人编集的《松源崇岳禅师语录》二卷之中。
崇岳门下著名弟子有宁波府天童寺灭翁天目文礼禅师、温州龙翔寺石岩希琏禅师、明州雪窦寺大歇仲谦禅师、杭州净慈寺谷源道禅师、湖州道场寺运庵普岩禅师、镇江府金山寺掩庵善开禅师、平江府寿宁万岁禅寺无明慧性禅师等人。
松源崇岳的法系不仅在中国有名,在中日佛教交流史上也很有影响。崇岳下一世无明慧性的弟子兰溪道隆;下二世石溪心月弟子大休正念、日本僧无象静照;下二世虚堂智愚弟子日本僧南浦绍明;下二世石帆惟衍弟子西涧子昙;下三世虎岩静伏弟子明极楚俊,再传弟子日本僧愚中周及;下三世古林清茂弟子日本僧月林道皎、石室善玖、竺仙梵仙,他们或到日本,或归日本,皆传临济宗,皆在日本佛教史乃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兰溪道隆(1213—1278)到日本后受到镰仓幕府的尊崇,先后在镰仓常乐寺、建长寺等寺传法,被后世奉为日本二十四派中的大觉派之祖。⑦
(四)无准师范
无准师范(1177—1249),无准是号,俗姓雍,四川梓潼县人。九岁出家,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受具足戒。此后游历外地寻师,请益禅法。他来到禅宗兴盛的江浙一带,先后参谒的名师有阿育王寺的大慧宗杲的弟子佛照德光、在灵隐寺的松源崇岳等人,嗣法于密庵咸杰弟子破庵祖先(1136—1211)。
南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师范应请到庆元府(治今宁波)住持清凉禅寺。在此三年,名声日著。此后,住持镇江府焦山普济禅寺一年,住持庆元府雪窦山资圣禅寺、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各三年。大约在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师范奉命到临安府(今杭州)住持相当于皇家寺院的径山兴圣万寿禅寺。他在此传法长达二十年。在这期间,寺院两度遭火灾焚毁,在他主持下并得到来自朝廷和荆、湘、蜀等地士大夫、僧俗信众,乃至海外日本佛教寺院的援助,两次得到修复,并且比原来有所扩大。因为四方来参禅者人多,他在寺外四十里建造上百间房屋作接待之处,理宗赐额“万年正续院”。在旁边又建珍藏皇帝所赐书翰的“归藏所”,开辟东西室奉祀寺院祖师及自己的祖先,理宗赐名为“圆照庵”。
绍定六年(1233)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师范应诏入宫在修政殿受到理宗的接见。师范捧香祝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感谢朝廷为修复径山寺先后赐予度牒一百五十道,称径山寺是“高宗皇帝临幸之地,朝廷第一祈祷去处”,然后发挥禅宗的心性思想,说皇帝的“广大圣心……不离日用,游刃万机,区别邪正,剖决是非,丝毫无隐,如明镜当台,物来斯照,无一法不从心之所现”。又说:
陛下全此心以活天下,天下咸服;广此心以化万邦,万邦来朝;推此心以崇佛法,佛法乃兴;纯此心以行仁孝,仁孝乃至。此臣僧区区效野人之芹,所陈若此。
师范借此机会劝皇帝以“圣心”、如同明镜一般的清净之心来治理天下,崇必佛法,推行仁孝之教。
此后,他还应召至供奉已故恭圣仁烈皇太后灵位的慈明殿,升座与弟子以禅宗惯用的问答式的方式说法,为皇太后荐福。理宗垂帘听法。嘉熙三年(1239)理宗赐以“佛鉴禅师”之号及缣帛钱财等。
师范于理宗淳祐九年(1249)三月去世。终前书偈曰:“来时空索索,去也赤条条,更要问端的,天台有石桥。”皇帝派中使前来降香赐币,门下建塔葬全身于万年正续院之侧,塔号“圆照”。
师范生前说法的语录、撰述载子弟子宗会、智折等人编《佛鉴禅师语录》六卷之中。⑧
师范主要弟子有:袁州(治今江西宜春市)仰山雪岩祖钦禅师、杭州净慈断桥妙伦禅师、台州(治今浙江临海市)国清灵叟源禅师、明州天童别山祖智禅师、福州雪峰环溪惟一禅师、明州天童月坡明禅师、明州雪窦希叟绍昙禅师、杭州灵隐退耕宁禅师、福州雪峰绝岸可湘禅师、明州天童西岩了慧禅师、越州(治今浙江绍兴市)光孝石室辉禅师等人。其中雪岩祖钦的法系,经高峰原妙,传中峰明本一千岩元长,再经八代是明代幻有正传,一直传到清代以后。
师范弟子中的兀庵普宁(1197—1276)、无学祖元(1226—1286)在南宋末应邀东渡日本传法,普宁在日本仅六年便回国。二人分别被奉为后世日本临济宗二十四派中的宗党派、佛光派之祖。此外,师范另有弟子日本僧圆尔辨圆(1202—1280),回日本后长期在京都东福寺传法,对日本天皇、朝廷影响较大,对推动禅宗和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宋学在日本的传播,作出不少贡献。⑨
明末天台宗僧如惺编撰《大明高僧传》卷五收有<绍隆传>,作者在传后加的“系曰”评述说:
北宋三佛(按:佛果克勤、佛鉴慧勘、佛眼清远)并唱演公(按:五祖山法演)之道,惟佛果得其髓也,而入佛果之室,坐无畏床师子吼者又不下十余人,独后法嗣之绳绳直至我明嘉隆(按:明世宗嘉靖年间与明穆宗隆庆年间,1522—1572)犹有臭气,触人巴鼻者,妙喜(按:宗杲)与瞌睡虎(按:绍隆)之裔耳。他则三四传,便乃寂然无声。然此二老,可谓源远流长者也。当时称二甘露门,不亦宜乎。⑩
中国禅宗在进入宋代后臻于极盛。临济宗虽比云门宗兴起稍晚,但却是后来居上。临济宗自汾阳善昭以后迅速兴起,从石霜楚圆的法系分出黄龙、杨岐二派,黄龙派先盛,杨岐派急起直追,发展为临济宗的主流派。在临济宗杨岐派传播发展史上,五祖法演及其门下、特别是圆悟克勤的法系占据重要地位,至其两大嗣法弟子虎丘绍隆、大慧宗杲之时,可以说临济宗已进入极盛时期。
① 以上除注明出处外,主要据南宋左朝奉司农少卿徐林撰《宋临济正传虎丘隆和尚塔铭》,载《虎丘隆和尚语录》卷后。《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四<绍隆传>完全取自本塔铭。其他如《联灯会要》卷十七、《嘉泰普灯录》卷十四、《五灯会元》卷十九、《续传灯录》卷二十七<绍隆传>等也可以参考。
② 海印,指海印三昧,是华严总三昧(定)。据称,佛入此三昧,心平静得如同风止波静的大海,无边万象无不印现海面那样,宇宙森罗万象一时皆在心中印现。
③ 以上主要据《庵昙华禅师语录》后附南宋李浩撰《应庵禅师塔铭》,并参考明圆极居顶编《续传灯录》卷三十一、清代自融编《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三所载昙华传记。
④ 《圆觉经》中所谓四病是:作病,有意造作之病;任病,任缘无所作为之病;止病,执意止妄之病;灭病,欲灭烦恼以求圆觉之病。经谓圆觉(成佛)非是通过这四种做法可以达到的。
⑤ 主要据《密庵咸杰禅师语录》后附葛泌《天童密庵禅师塔铭》,并参考《续传灯录》卷三十五、《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五所载咸杰传记。
⑥ 崇岳生平主要据《续藏经》本《松源崇岳禅师语录》后附陆游《塔铭》,并参考《续传灯录》卷三十五及《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六所载咸杰传记。咸杰卒年据后二书,《塔铭》作“嘉定二年”(1209),应为刊误。陆游死于嘉定三年(1210),然而《塔铭》讲:“塔成之四年”(咸杰去世后四年),咸杰弟子香山派侍者来请他撰写塔铭。时间应为1212年或1213年,当时陆游已去世。
⑦ 请详见拙著《日本佛教史》第三章第五至六节,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⑧ 以上主要据《佛鉴禅师语录》后附粲无文撰《径山无准禅师行状》,参考《五灯全书》卷第四十八、《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所载师范的传记。
⑨ 详见拙著《日本佛教史》第三章第五至六节。
⑩ 《大正藏》卷50,第916页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