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法相宗祖庭大慈恩寺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慈母的恩情

    大慈恩寺是法相宗的祖庭。法相宗是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之所以叫法相宗,是因为这个宗派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虚幻不实,只具有相对的真实性。又因为这个宗派强调万法唯识,也叫做“唯识宗”。由于它的创始者玄奘大师及其弟子窥基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大慈恩寺译经,所以又称为“慈恩宗”。法相宗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灵的变现,所谓“万法唯心,万法唯识”。认识到这一点,就要在心灵的修炼上痛下功夫,才可以断除执著,超越生死,进入涅槃。法相宗对人的心理活动分析得极为透彻精辟,被称为佛教的心理学。在中国佛学的八大宗派中,体系最为庞大,术语最为繁多,分析最为透彻,堪称佛学理论的一座丰碑。

    大慈恩寺是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是法相宗的祖庭。之所以是四大译经场之一,是因为玄奘大师在这里翻译了诸多佛经;之所以是法相宗祖庭,是因为玄奘大师在这里创立了法相宗。

    “慈恩”的名字听起来不同于一般的寺庙名,给人一种人间温情的感觉,它的意思正是“慈母的恩情”。古代人把父亲叫“严父”,把母亲叫“慈母”。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了纪念去世的母亲文德皇后(即长孙氏),下令在大明宫正南隋代无漏寺旧址重建寺院,以“慈恩”为名。寺院建成后,请玄奘法师担任上座,五十名高僧为助理。高宗永徽五年(654),又降旨度窥基为僧。窥基拜玄奘为师,在大慈恩寺弘扬唯识学说。

    三车和尚窥基

    玄奘收窥基为弟子,有一段传奇的经历。

    窥基俗姓尉迟,是唐朝开国功臣尉迟敬德的侄儿,他的父亲尉迟宗是一名武将。窥基的母亲因梦见掌中有月轮,吞下之后就怀了孕。窥基呱呱坠地时,红光满室,全家人都很惊喜,唯有他的父亲深感不安,不知这个小家伙以后会面临怎样的人生际遇。他万万也没有料想到,这位生长在富贵之家的公子,后来竟然成了一个和尚!

    窥基自小聪明过人,气度豪迈,不拘小节,有将门家风。当时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不久,一门心思致力于翻译佛经,创立宗派,但玄奘大师创立的宗派理论是如此的博大精深,绝非小根小器者所能理解、传承,因此急切需要有涵养器识、能继承大业的人才。他见窥基眉秀目朗,英气勃勃,心想:“将门之种,的确不凡。倘若有缘,度为弟子,则我的事业何愁后继无人!”于是,玄奘便去拜访尉迟敬德,劝他让侄儿出家,担荷大业。尉迟敬德也不好作主,就将此事奏报唐太宗,太宗特降恩旨,令窥基出家,跟随玄奘大师学习。

    窥基生于富贵之家,享惯了清福,哪里受得了出家人的清苦生活,他压根儿就不愿出家,但皇命难违,就来与玄奘讨价还价。他对大师说:“你想要我出家也可以,只是你得答应我三个条件。”玄奘问他是哪三个条件呢,窥基说:“第一,我要带一车世俗的图书。我喜欢读世间的各种图书,否则出家后跟着你读那些拗口的佛经,实在是太没劲了!”

    “可以。”玄奘微笑,颔首。

    “第二,我要带一车的美酒!出家吃素,我受不了。我嗜酒如命,什么都可以没有,唯独不能没有美酒。”

    “可以。”玄奘微笑,颔首。

    “第三,我要带一车的美女!我贵为公子,有很多红颜知己。纵是跟你出家,我照样要和喜欢我的美女们在一起。”

    “可以。”玄奘仍然微笑,颔首,静如止水。

    窥基挑战不成,无计可施,只好出家跟玄奘做了和尚。但每当出行时,仍然是贵家公子的作派,赶出三驾马车,一车俗书,一车美酒,一车美女。马车狂放不羁地驰行,所到之处,尘飞土场,长安城里的百姓见了这个阵势,都高呼:“看,看,三车和尚来了!”

    就是这么个心气高傲、浪荡无拘的贵家公子,在经历过一番裘马清狂、恣情欢游的生活之后,幡然醒悟,彻彻底底地皈依了佛教。那天,他从寺外归来,残阳如血,寺院晚课的钟磬之声,将他整个人的躯壳和灵魂都吸了进去。一声声佛号,是如此的庄严,如此的肃穆,在这种声音面前,尘世间的情欲,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渺小甚至是龌龊!

    他彻彻底底地受到了震动,从此一改前非。这时,他才体会到玄奘师父在自己提出三个荒唐条件时颔首微笑的原因了。原来,这就叫“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师父真是慈慧无比,智慧绝伦啊!

    洗心革面的窥基法师,从此心如止水,潜心于佛学著述之中,撰写了一批佛学巨著。这种成就,在佛学界有一则流传广远的传说,说是他的宿慧所导致。所谓宿慧,也就是前世的智慧。

    相传玄奘法师取经途中,要翻越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到印度去。玄奘翻山时,山上冰天雪地,飞鸟绝踪。当他爬到山顶时,惊奇地发现白雪覆盖的山顶上裸露出一片黑土。玄奘仔细察看这片泥土,发现了几丝粗长的头发,就顺着头发挖去,挖了三寸深,渐渐地露出了一个人头。玄奘猜想一定是得道的高人在这里入定,就继续用力挖,终于把埋在地下的人挖了出来。只见那人双目紧闭,盘腿而坐。

    玄奘问他:“你是哪里的罗汉,为何在这冰天雪地里修行?”连问了几声,那人一言不发。玄奘于是上前揪住那人的耳朵,挖去里面淤积的泥土,然后取出引磬,轻轻敲起来。当修行者进入极深的禅定状态中,要让他出定,往往用引磬的声音召唤他出来,否则就会使之元气大伤。

    “你是什么人?来这里取闹,打扰我的修行。”那人突然开口说话了。

    玄奘说自己是中华的僧人,去天竺为的是求取佛法真经。

    “你要求取佛法?求的是什么佛的法呀?”那人问道。

    “当然是释迦牟尼佛了。”玄奘觉得很奇怪,怎么这人连释迦牟尼佛也不知道。

    “什么?你说的是释迦牟尼佛?他出世了吗?”

    “释迦牟尼佛不仅已降世,而且已经涅槃一千多年了,他创立的佛教已经在天竺在东方盛行开来。”玄奘回答。

    “可惜,可惜,我白等了这么多年,却错过了时机。我本是迦叶佛时代的比丘,自幼出家修行,立志修道成佛。因为预知释迦牟尼佛将来会降世,就来到这里修禅打坐,等待释迦牟尼佛出世,好向他请教佛法真谛。想不到入定时日太久,错过了当面请教的机会。”

    玄奘惊讶地说,“大师原来修得了罗汉真身,具有如此高的定力,令人佩服!只是现在你打算怎么做呢?”

    “我只有再等下去,等到下一劫弥勒菩萨来到人世,再向他请教。”说完,又闭上眼睛,准备入定。

    玄奘慌忙上前轻轻揪住那人的耳朵,大声喊道:“请慢一点入定,如果你再入定等下去,等到弥勒菩萨下生时,你不能出定,岂不是又错过了机会?”

    那人听了玄奘的话,睁开眼睛,说:“你说得也有道理。可是我如果不等下去,又能做什么呢?”

    玄奘说:“我是大唐国的僧人,不远万里前往天竺,为的就是求取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真经,将它带回大唐,使它广泛流布,利益众生。你如果想得到佛法真义,不妨到东方大唐国投胎。等我到天竺求取真经回来,你来做我的弟子,那时我就将释迦牟尼佛的经义传授给你,你认为如何?”

    那人听从了玄奘的劝告,便去长安投胎了。这个雪山的罗汉正是后来的窥基,他投胎到富贵人家后暂时迷失了本性,但是玄奘知道他的来历。正因为如此,玄奘才答应他的三个条件,无论如何也要让他出家。

    而窥基也果真不负师望,出家不久后就激活了前世的智慧,成为一代大师。窥基先随玄奘学印度五国语言,并协助玄奘解决在翻译中有争论的问题,或者是那些最不容易解决的疑难。凡是他遇到的难题,往往迎刃而解,可见其造化之深。由于他聪明好学,深得玄奘器重。

    窥基一生不遗余力地阐发玄奘的学说,撰写经疏将近百部,唯识宗的主要著述,差不多都出自窥基之手,所以后世把窥基称为“百部疏主”。玄奘是法相宗开宗之祖,窥基则是解释和阐发的重要人物。如果没有窥基,玄奘的学问就不可能发扬光大。窥基的一生都为佛教而献身,是一位学识卓绝、贡献巨大、深受当和后世敬仰的佛学大师。

    圆测和辩机

    玄奘在大慈恩寺还培养了众多人才,除了窥基,著名的还有圆测和辩机。

    圆测(613~696),名文雅,本是新罗国(朝鲜)的王孙。和窥基一样,圆测也是自幼聪慧,三岁出家,洋洋数万言的经论,只要听一遍,便能融会贯通,牢牢记在心里。玄奘从印度回来后,圆测投到门下,潜心研习佛学,很快就掌握了精华。他著作等身,再传弟子太贤被尊为朝鲜的法相宗祖师。

    圆测对唯识宗的理解与窥基不同,唯识宗因此而分为基、测两家。两家的观点不同,他们的门徒为了争得正统的名分,互相攻讦。传说窥基帮助玄奘翻译《成唯识论》时,圆测用金钱买通看门的侍者,躲在暗处偷听这部著作的精华要义。

    每次去听,他都将所听经论的要义回忆整理出来,等玄奘讲解将要结束时,圆测“咣咣”地敲响大钟,召集众僧,声称自己也要讲唯识论。就这样,以特别的方式,他从学于玄奘门下。窥基对自己落后一步深感遗憾,玄奘为了安慰窥基,就特地把《因明》学的秘密传授给了窥基。之所以有这样的传说,可能是窥基的门徒为了贬低圆测而故意附会出来的。实际上两人都是玄奘的左膀右臂,他们共同继承了玄奘的学说,并加以发扬广大,在唯识宗的创立过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圆寂之后,弟子们把两人的塔墓立在玄奘塔的左右两侧。

    玄奘的另一位弟子辩机,文采斐然,才华卓著,26岁时便成为玄奘译经场的九大缀文高僧之一。所谓缀文,就是把经文的大意润色组织成文章,可见辩机有很高的文学天分,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就是由辩机听了玄奘的叙述后撰写而成的。但是,这么一位才华绝伦的法师,由于和唐太宗第十七女高阳公主堕入情网,受到了朝廷的查处。唐太宗震怒之中下旨腰斩辩机。辩机死时年方30岁左右。这件事在史书上语焉不详,前后矛盾,充满了很多疑点,但却成为了后代津津乐道的文学题材。

    慈恩寺今昔

    唐代的大慈恩寺,亭堂佛阁有千余间之多,殿宇壮丽,园林典雅,法事兴盛,中外高僧云集,成为当时中国佛教的高等学府,可与印度的那烂陀寺相媲美。寺内风景也美不胜收,是当时的避暑胜地,唐诗中留下了很多优美的游览诗句。如刘得仁《慈恩寺塔下避暑》诗云:

    古松凌巨塔,修竹映空廊。

    竟日闻虚籁,深山只此凉。

    僧真生我静,水淡发茶香。

    坐久东楼望,钟声振夕阳。

    诗中将慈恩寺的清幽绝尘、气候凉爽、僧格高古、茶禅雅趣写得栩栩如生。李端《慈恩寺习上人房招耿拾遗》诗有“吸井树阴下,闭门亭午时。地闲花落厚,石浅水流迟”,李远《慈恩寺避暑》诗有“香荷如散麝,风铎似调琴。不觉清凉晚,归人满柳阴”,将慈恩寺的风景情韵写得如诗如画,令人心生向往之情。

    在唐代,慈恩寺风物之最著名的,莫过于牡丹花,慈恩寺牡丹被称为是帝京长安城之一绝。会昌年间,有几位朝中士子到寺院游玩,一起饮酒赏花。座谈时大家说牡丹花盛开时候是世间美景,但一般所见到的都是浅红色和深紫色的牡丹,却从来没见过深红色的。这时就听得院主老僧微微一笑道:“怎么能说没有深红色的牡丹呢,只不过你们没有见到而已!”此言一出,士子们便不停追问老僧在哪里见过,并要求引他们观赏,以一饱眼福。院主老僧见诸人如此喜爱,就引他们进入一座隐秘的院落,院内竟然真的有一棵殷红的牡丹花,上千株硕大的花瓣在风中婆娑起舞,花瓣上的露水晶莹如玉,更添风姿。这些花朵将开未开,在朝阳的映射下,发出眩人眼目的光采,真是美到了极致。朝士们惊赏不已,流连忘返,一直到天色将暮,才依依不舍地离去。众人走了之后,院主老僧自言自语说:“可惜我精心栽培了近二十年,今天却说漏了嘴,让别人看见了,不知道今后我还能把它留多久!”果然,消息走漏,第二天就有一位权贵的子弟前来,支开老僧,将这株稀世名品盗挖而去。

    大慈恩寺在唐时是皇家寺院,所需费用由官府划拨,信众的施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官寺,大慈恩寺承担了许多社会功能。根据皇室的需要,寺里经常奉命“为国祈福”,朝廷重臣来寺行香,僧众举行法事活动,为国祈福,为民祈福,其法务活动成了国家政治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寺内置有专门翻译佛经的国立翻经院,集中了许多精通外语的人才,在这个意义上,大慈恩寺又具有了国家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

    除了翻译佛经之外,寺僧还奉命翻译其他文书,例如天文、医药等。国外的传法僧、求学僧来到长安,也常住在这里,大慈恩寺又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处所。宗教活动、文化活动、娱乐活动和外事活动,大慈恩寺兼而有之。各阶层的人士,都可以在这里寄托精神,开阔视野,消闲观赏。

    明成化二年(1466),对寺院进行了一次大的整修。明万历甲辰时(1604),对寺塔又重加修葺,安装了阶梯,可以登临各层探幽览胜。目前的寺院布局和建筑物,除了新建的三藏院之外,基本上保持了明代重修后的规模。1931年,慈善家朱子桥募款两万四千元,整修大殿和塔的盘梯,添建殿堂一座。竣工后,邀请太虚大师开光,讲授《弥勒上生经》。太虚大师在这里主持、创办了慈恩宗学院,得到了朱子桥、杨虎城两位将军的合力资助。

    解放以后,陕西省人民政府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对寺院进行了多次修葺。“文革”以后,大慈恩寺宗教活动场所的地位开始恢复,并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

    如今的大慈恩寺各建筑物高低就势,错落有致,以大雁塔和大雄宝殿为中心形成中轴线,并将塔和主殿建于寺内最高处,居高临下,总领全寺。

    大雁塔北面是玄奘三藏院,殿上供奉有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和铜质坐像,殿内壁面布满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生平事迹巨幅壁画,为铜刻、木雕和石雕,是当前规模最大的玄奘纪念馆。

    玄奘三藏院坐北面南,由平行的左中右三个院落组成。院门前是大型照壁,上面镌刻“民族脊梁”四个大字。中院是大遍觉堂。大遍觉堂分地上和地下两层。上层堂内正中供奉着铜雕玄奘大师说法像,顶上以“弥勒本生变”图为藻井,背后墙壁是汉白玉浮雕的弥勒菩萨兜率天宫说法曼荼罗。两边墙壁各有精美传神的浮雕祖师像。东院为译经堂,也是地上一层,地下一层。堂内北面的墙壁是巨幅木质浮雕,内容是玄奘从印度求法回国受到官民士庶热烈欢迎的场景。东西两面墙壁则是以敲铜工艺制作的浮雕,内容是玄奘先后在弘福寺、大慈恩寺、西明寺和玉华寺译场的场面以及玄奘去世的场景。

    大慈恩寺内珍藏有不少珍贵的佛像、文物。如六朝石刻菩萨像一尊;隋开皇二年(582)刻的四面石佛像一尊;唐代青响石四天王像佛座一块;唐青石莲花纹佛座一块,座侧刻有“大唐龙朔二年(662)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的题记;唐汉白玉佛座一块;唐八角形陀罗尼经幢等。这些造像刻石时代特征明显,风格独特,雕刻精湛,是非常珍贵的佛教艺术精品。

    知识链接

    中国佛教八大宗派:我国最流行的佛教的八个宗派。指律宗、三论宗、净土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密宗。

    罗汉:梵文的音译,全称阿罗汉,一般意译为“杀贼”“不生”等。意思是:罗汉已经杀尽烦恼之贼,不再生到三界六道之中,从而证到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入“无余涅槃”了。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