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闹市中的清静尼寺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在滚滚的闹市红尘中,长安城里有著名的三处尼寺,罔极寺、云居寺、清凉寺,吸引了无数善男信女前来参拜,为古城长安增添了一道神秘的色彩。

    罔极寺

    罔极寺现为尼寺,位于西安市东关炮房街路北。

    公元705年,是一个时局动荡、风雨飘摇的重要历史年代。这一年正月,宰相张柬之拉太平公主一起发动政变,诛杀面首张易之、张昌宗,逼迫82岁的武则天退位,拥立太子李显登基。武则天退居洛阳上阳宫。二月,国号恢复为唐,这标志着武周政权的结束,李氏唐朝的复兴。然而,中宗并没有能力掌握大权,新的政权争夺战在宫廷内已经是硝烟滚滚。几个月后,大权就被抱有野心的韦皇后和武三思所篡夺,也就是大权又被武氏所掌握,企图恢复武周的苗头已显而易见。时局在微妙地飘移不定,觊觎权势的太平公主在静观待变。

    这一年的十一月,武则天去世,千古女皇走完了她至尊红颜的一生。为了祈祷亡母的冥福,从小就极受母亲武则天宠爱的太平公主在长安城的特等地段兴建了寺院,并起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寺名“罔极寺”。

    “罔极”,取自《诗经》中的一章: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以德,昊天罔极!

    意思是:父母生我养我,拉扯我长大,呵护备至。我想好好报答,但父母的恩情如天一般,大而无穷,怎么报答得完呢!“罔极”二字既有一般意思上的“母恩浩荡,无以为报”的意思,又暗含了“自身难保,无法回报”的双重意思。罔极寺是反映太平公主心境的一面镜子,她内心世界的无限惆怅、非凡政治才华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抑郁伤感,都在这个寺名中体现了出来。这是一座女儿为母亲建立的寺庙,罔极寺从一开始建立,就和女性结下了不解之缘。

    太平公主死后,罔极寺仍然是一座地位显赫的寺庙。史书记载罔极寺“穷极华丽,为京都之名寺”。开元年间,唐玄宗在罔极寺内设立圣容院,安奉其真容画像,供万民朝礼,盛极一时。唐代的“三朝贤相”姚崇常常来寺小住。中和年间,寺内一株牡丹开花1200余朵,蔚为奇观。

    密宗高僧一行禅师一生多次驻锡罔极寺。开元十五年(727)一行在华严寺病逝,玄宗昭令将一行和尚灵柩停放罔极寺,葬于铜人原,赐谥号“大意禅师”,并命著名画家韩干为一行画像,将一行画像供奉罔极寺内以供瞻礼。

    唐开元八年,玄宗命拆兴庆宫和大明宫别殿,对罔极寺进行扩建,开元二十年(732)唐玄宗改罔极寺为“兴唐寺”。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唐王朝与吐蕃立碑修盟,即历史上著名的“长庆会盟”,结盟的仪式就在罔极寺内举行(时名兴唐寺)。现存唐蕃会盟碑的背面,还记述了唐蕃和盟关系的始末,对唐朝文成、金城公主先后嫁到吐蕃,唐蕃间长期和战不定的形势作了回顾;对极力主张与唐和盟的赤祖德赞作了充分的肯定。此次会盟在客观上使吐蕃社会得到了暂时的安定,吐蕃的经济、文化又有了一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唐蕃双方人民而言,会盟反映了他们向往结束战争的共同愿望,符合他们的共同利益。现长庆会盟碑仍完好地保留在拉萨大昭寺内,凸显了罔极寺唐皇家寺院的地位。明初重修时寺址从原长安城大宁坊东南隅,南移于唐安兴坊内。古建筑有大雄宝殿、金刚殿、钟鼓楼、山门。

    历史上,罔极寺高僧辈出,唐净土宗大德,慈愍流派创始人慧日三藏印度留学十八载之后,就被玄宗迎请住持罔极寺。其弟子承远、再传弟子法照被尊奉为净土宗三祖、四祖。永明延寿的由禅入净、禅净双修思想,就是承袭了慈愍慧日三藏的思想体系,对净土宗影响深远。神秀禅师高足普寂禅师、律宗道岸律师等都曾驻锡罔极寺。

    明、清时寺院均有整修并存有碑碣。1900年慈禧来西安避难,亲写一笔“虎”字赐与寺内住持。1935年,国民政府正式将罔极寺改为十方尼众丛林并立有碑记。

    罔极寺闹中取静,鸟语花香,有山门、韦驮殿、大雄宝殿、卧佛殿、伽蓝殿、祖堂、斋堂、僧寮、图书馆、佛学院等建筑,为一处礼佛参访、潜心修道的好去处。

    西五台云居寺

    西五台,原名安庆寺。位于西安市玉祥门莲湖路西段南侧,东邻洒金桥,西靠明代城墙,东西长约0.5公里。此地原为长安城内太极宫,城南墙旧基。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之母笃信佛教,每年数次前往终南山南五台朝山拜佛,旅途十分劳顿。李世民为母尽孝,就仿照南五台在宫城广运门的西边,太极宫城南墙上,沿起伏地势,筑建了五座佛殿,供母亲瞻仰朝拜。由于这里共有五个高台,又与终南山南五台遥相呼应,故称西五台。又因该寺上空常见祥云环绕久聚不散,如菩萨显圣,故又称云居寺。

    据《西安府志》记载:“其台基于唐,创于宋,屡葺于明。”现残存的西五台殿宇是采用宋代“硬山式”建筑形式建造。由于年代久远,战火频繁,屡毁屡建,究系何代建造,众说不一。

    西五台的建筑风格与一般佛寺有所不同,它坐西向东,由山门拾级而上,一台高于一台。第一台名为降龙观音殿,台前建有韦驮殿。第二台称五大菩萨殿。第三台为地藏菩萨殿。第四台为弥勒殿,殿前有老母殿。第五台为十二臂观音殿。另外有大雄宝殿、观音大士殿、卧佛殿三殿分别插建于二、三、五高台之前,系明代燕王朱棣所建。卧佛殿内卧佛塑像及侍立两侧的十八罗汉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堪称明代塑像珍品。据《关中图志》记载:“由三天门拾级而上,层台琼阁,环列左右,最高处为大士殿,登殿四望,可收一郡之胜。”各台两侧均有寮房,历来为尼众居住。

    第一台与第四台毁于民国战事时期,其余各台尚且完整,所余三台分别称为前台、中台、后台,三台均由尼僧主持。

    清凉寺

    清凉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上塔坡村北凤栖原畔的清凉山上,该山是自然形成的一座土山。自周秦以来,这里就被认定为风水宝地。许多权宦在此建立豪宅别墅,也留下了许多优美诗篇。如“异花来绝域,滋蔓匝清池。名园依绿水,翠竹上青霄”。

    清凉寺始建于隋开皇元年(581),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曾名真寂寺、崇福寺、化度寺等。1950年曾于此出土一尊隋代蓝田玉弥勒佛雕像,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金大定二年(1162)法演法师扩建,敕封为清凉寺。

    1944年,长安县对土地、村庄进行了测绘。档案记载,清凉寺原有土地八十余亩,其中建筑面积十五亩,分南北两院。南院有僧房三间及大雄宝殿,殿内有弥勒玉佛一尊,隋代风格,造型精美,寺内现存民国甲戌年住持僧智朗建立的“古清凉寺”石碑一通。

    清凉寺因原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祖母葬于此,重新受到世人瞩目。2005年和2009年,连战来清凉山拜祭祖母,并为清凉寺捐出善款,感谢清凉寺对其祖母墓地的照料。

    知识链接

    面首:面,指英俊的脸;首,就是漂亮的头发。面首指美男子,后引申为男妾、男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