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印光大师(1861—1940),近代僧人。俗姓赵,名绍伊,法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以行号,陕西合阳人。少习儒业,曾著有《声痒序》,盛弘儒教,力排佛道。19岁时,因事偶至终南山南五台,听一僧开示,顿有所悟,遂植佛根。

    清光绪七年(1881),21岁的印光法师至终南山莲花洞寺从道纯和尚出家,后住南五台无门洞(俗称湘子洞)参究佛典。翌年,赴安康双溪寺受具足戒。未几,复返无门洞博览经藏,专修净土。

    26岁(1886)初具根底后,印光法师负笈远游,求师访友。始北上北京红螺山资福寺专修净土,学业大进。曾在北京、温州等处担任副讲席,弘扬净土,初露锋芒。1893年,浙江普陀山住持化闻法师入京,为该寺选拔检阅人选。印光法师以道才出众中选,遂结伴南行,被举为法雨寺上座。从此,法师即在该寺藏经楼遍参诸法,精研净土,为尔后发扬光大净土宗奠定了基础。

    1897年夏,印光法师在该寺宣讲《弥陀疏钞》,微言大义,新入耳目,听众无不叹服。圆满后,法师居藏经楼闭关苦修,深究佛理,著书立说,足不出山垂20年。其时,江南各宗高僧,常与法师辩难释疑,法师旁征博引,口若悬河,熔八宗于一炉,而以净土为不二法界。辩诘者莫不心悦诚服,称其为“大无畏”。

    此后,印光之名渐著,以至闻名天下。1924年12月,据印光法师致高鹤年居士书云:“光数十年来印光二字不敢露出,由阁下多事之故,欲令贱名遍刺雅人耳目,愧何如之。”其因1912年春,浙江著名大居士高鹤年远游秦晋,专程赴终南山拜访印光法师,未遇。次年八月,高复往普陀山法雨寺拜访法师,一见如故,称其“言语快利,道气过人,今日稀有之僧宝也”。于是,高求得法师之稿数篇,刊于上海《佛学丛报》。自此,世人始知印光之名。随后,高又和有关人士多方搜寻法师文稿,得其文一百多篇,编为《印光法师文钞》,广为发行,法师名声由是大著。上至总统督军,下至平民百姓,莫不许法师为净土宗十三祖而争相推崇迎送,朝山问道。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颁施法师“悟做圆明”匾额一方,并发布指令褒扬。陕西督军陈树藩曾派定慧和尚专程赴浙,敦请法师返陕弘法。全国各省僧众,争相皈依座下。朝山问道之人,莫不以得法师只字片言为奇货可居。

    印光法师修持以实学、实行、实证为主,常言“今人多尚空谈,不务实践,应真信切愿以修实行”。其虽身居南方而心系故乡,早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秋,法师即致信西安大兴善寺住持体安和尚,嘱其弘扬净土,福佑秦邦。1923年在南京与人合作创办放生念佛道场,开办佛教慈幼院。1930年2月移住苏州灵岩山报国寺,专心校印《净土经论》,修订普陀、清凉、峨眉、九华《四大名山志》。同年在灵岩山寺建立专修净土道场。在上海创办弘化社,流通佛教经典。次年仍迁苏州报国寺,以净土法门开示后进,弟子多达五十万人。以卫国、卫民、卫教为己任,并以之指导僧俗信众。不愧为一位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的高僧。

    法师道貌严峻,每遇背道离经僧伽,辄加呵斥,其高足见之,肃然起敬,故人称其“道风峻肃,有泰山巍峨之感”。法师无傲气而有傲骨,平生与达宫贵人交往,从不出一阿谀奉承之语,不喜交结非类。名利之徒,望之却步。

    法师德高识广,治学勤苦,诸宗兼通,尤精净土。其著作宏富,风行海内,主要有《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嘉言录》和《印光法师诗钞》等。

    抗战爆发后,印光法师避居苏州灵岩寺,闭门不出,专事念佛。苏州失陷后,日军中的佛教徒多人闻名上山恳求开示,法师义正辞严地说:“少杀人,多念佛。”闻者当时虽不悦,然归来均相戒勿扰此山,故活人甚多。此后,法师遂谢绝应酬,不言世事,保持了民族气节。

    1940年冬,法师染疾,久治不愈,延及12月2日溘然西去,春秋七十有九。其临终前犹督众念佛,发愿俱生西方。言讫则安然圆寂。法师圆寂后,浙江、江苏、广东、广西和河北等省佛界纷纷开会追悼,并编印法师遗文多种行世。

    噩耗传至西安,陕西佛界曾开展各种活动以志纪念。其高足康寄遥、俞嗣如等居士,事后主持西北印光法师永久纪念会,建立印光法师塔殿,刊行印光法师净土经书,借以寄托对法师的哀思。


印光大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