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南北对立和诸家态势(中唐之一)——禅的性质和作用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安史之乱”(755—763)逾时八年,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对于禅宗发展的影响极为巨大。首先是两京先后陷落,使京派禅师遭受严重打击,丧失了领导全国的特权。同时,以京畿为中心的北方多年战乱,再一次引起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江淮、闽浙、岭南、四川相继成为流民的世外桃源,南方禅众数量骤增,京派禅思潮的统治地位随之而发生动摇。此后,中央集权削弱、国家政令不一、藩镇割据等等,都为禅宗在全国范围内竞立门户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政治气候。此外,由于吐蕃向唐王朝的控制区全面进逼,空前地加强了汉藏民族间的文化接触,进一步拓宽了禅宗的传播范围。域内密宗的突兀兴起,又为禅宗带来某些新的宗教内容。这一总的形势,促使禅宗的地方性色彩显著变浓;而各宗门派大都没有放弃效忠中央的政治倾向,从而加剧了争夺正宗法嗣的斗争,据敦博本《南宗定是非论》反映:“今日天下诸州近有数百余人,各立门户”;仅宗密所撰《禅源诸诠集》所收的禅宗派别,“殆且百家,宗义别者,犹将十室”。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唐武宗发动会昌灭佛运动(844),逾时约九十年。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