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汉传佛教概说
    汉传佛教是全球三大佛教分支中人数最多的一支,主要流行于中国、日本、韩国和越南。汉传佛教信仰佛、法、僧三宝,主要理论和方法依据是大乘佛教,强调修行不仅要解脱自己的烦恼,更要发菩提心,自利利他。汉传佛教主要依据的经典是《妙法莲华经》、《大般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等,修行的方法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汉传佛教修行的楷模是菩萨,观音、文殊、普贤、地藏是最著名的四大菩萨。根据修行理论和方法区分,大致可分为三论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天台宗、禅宗等八个主要宗派。
    佛经的翻译
    佛教传入中国,首要的工作就是将佛经翻译为汉文。佛经翻译在中国从公元2世纪开始,一直持续了一千多年。参与译经的中外僧人非常多,其中,最著名的四大翻译家是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和不空,他们大部分的翻译工作都是在长安的佛寺中完成的。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文的内容被认为是大乘佛教最精华的教理,是汉传佛教中翻译次数最多、最常被念诵、最流行、最简短的佛经。鸠摩罗什和玄奘法师都有译本。
    高僧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334-413),是中国佛教史上最著名的佛教翻译家和高僧之一。他祖籍印度,生于龟兹(今新疆库车),自幼出家,精通佛教大小乘教理,名震西域。
    鸠摩罗什到长安后,创建了国立译场,开展了规模宏大的翻译工作,共译出经典35部,294卷,取得了空前的成就。鸠摩罗什第一次系统介绍了大乘般若类经典和缘起性空学说,弘扬大乘佛教的根本教理,在中国佛教传布和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玄奘法师的求学与翻译
    玄奘(600-664年)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翻译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贞观元年(627),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5万里,历经艰难险阻甚至生命危险,终于在贞观五年(632年)到达印度。玄奘在印度勤奋学习,学通了各种佛教经典,后在印度召开佛学辩论大会,无一人敢于诘难。玄奘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历尽千辛万苦之后回到长安,时年46岁,出游共17年。玄奘带回大乘经224部、大乘论192部,还有大量小乘经论,共657部,用20匹马驮回。
    玄奘法师回国后开始组织翻经译场,先后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玉华宫等处译经,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
    他还口述并由辩机笔受完成了《大唐西域记》。全书记述玄奘所经历的一百多个城邦、地区、国家的情况,是研究中亚、南亚地区古代史、宗教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文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