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 华严脉传至相寺

作者:出处:
分享到:

 
    至相寺,又名国清寺,位于西安市南约30公里的终南山天子峪内。这里处在终南山北麓,地势雄巍,形状如龟,缓平而下,下有泉水汇流。寺院处于龟背之上,坐西向东,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后依突起之龙脊,前对挺立之驼峰,负阴抱阳,瑞气葱葱。远望东方之群山,层峦叠嶂;向北俯视秦川之沃野,历历在目。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诣寺敬香,现在距寺4公里的山顶还有避暑离宫“唐王寨”地名。

    华严宗的发源

    至相寺是华严宗二祖智俨、华严宗三祖法藏弘扬华严宗的地方,也是海东(朝鲜半岛)华严初祖义湘法师到中国长期跟随智俨学习华严教义的地方。作为华严宗创宗立派最主要的活动场所,至相寺被后代公认为华严宗的祖庭。

    至相寺作为佛教场所最早起源于北周武帝时期。北周武帝时下令灭佛,将佛经和佛教造像一概销毁,僧人一概还俗,佛教的财产分散给臣下,佛教的寺庙则收归王宫和地方政府。这时候,很多僧人便纷纷逃进了终南山中。和华严宗创宗有莫大关系的高僧普安法师和静渊法师也逃入了终南山,他们露宿于山林之中,虽风餐露饮而不改其志;附近时常有豺狼虎豹出没,他们也毫不畏惧,修行境界日臻圆满。

    雨过天晴,毁佛劫难过后,佛教又迎来了发展的良机。在终南山矢志不渝苦修的普安法师和静渊法师也名声渐远,开始了自己的弘法事业。隋文帝年间,普安法师被召进宫中,前去为皇帝营建静法禅院。静渊法师这时候不愿意到城市弘法,他仍然愿意长住在终南山中,就在隐居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寺庙,在这里授徒弘法,这个寺庙就是至相寺。

    由于最初的至相寺是在隐居的狭谷之中建立的,水流湍急,来往不便。和静渊亦师亦友的高僧灵裕因为经常要到朝廷给皇帝讲法,有空才能到至相寺和静渊见面,他就用皇帝给他的布施为至相寺修了一条上山的路。后来灵裕又觉得原来的寺庙地处川谷边缘,地域狭窄,便建议在附近西南方的坡阜上另辟新址,认为那里是一块福地,静渊接受了灵裕的建议,从此奠定了至相寺直至今日的根基。推究历史,该寺的创立当在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6)以前。

    不久,智正法师(559~639)听说终南山至相寺静渊法师修持有道,解行相应,京师人都非常推崇,就投奔到静渊门下,一住就是28年。至相寺的普安、静渊都非常推崇《华严经》,而智正更是精通《华严经》,在至相寺经常讲解该经,至相寺的华严学风经过他的努力更加浓厚。

    华严宗二祖智俨曾在所居住的至相寺跟从智正法师,听他讲授《华严经》。在智正等人的指导下,他对华严义理有了很深刻的见地。他在寺中广泛著述,名声远播,当时人都称他为“至相尊者”。

    智俨在至相寺有两大高徒,一为中国华严宗三祖法藏,一为海东华严初祖义湘。义湘(625~702),为新罗(古朝鲜)鸡林府人,天资英迈,弱冠出家,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到终南山至相寺拜智俨法师为师,和法藏为同学。义湘在至相寺研习《华严经》达10年之久,归国后于新罗太白山创浮石寺,弘扬华严教义,学徒云集,被尊为海东华严初祖。后来法藏在寄给义湘的书信中说:“是知如来灭后,光辉佛日……令法久住者,其唯法师矣!”其赞誉可谓至极。法藏与义湘的同窗友谊,被传为中韩佛教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至今韩国还时常有人前来朝祖拜圣。

    智俨的另一位高徒法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华严宗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被后世认为是中国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智俨和法藏时期,是至相寺最辉煌的时期。

    裴休洞和法海井

    在至相寺的背后曾有唐代宰相裴休静修的石洞,名叫“裴休洞”,极为宽敞。方丈室前有古井一口,名叫“法海井”。关于这一洞一井,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一代名相裴休,对佛教信仰相当虔诚,与禅宗有深厚因缘,精通《华严》教旨与禅宗心要。裴休中年以后,断绝肉食,焚香诵经,世称“河东大士”。他一生的作为,在中国佛教史上,堪受“宰相沙门”的美称。

    裴休的儿子裴文德少年得志,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皇帝封他为翰林,但裴休深感仕途艰险,不愿让儿子步自己的后尘,力劝他出家为僧。儿子遵父教诲,于是裴休亲自送他入佛门出家,并作了“警策箴”,字字句句劝勉其子精勤向道,莫荒废大好时日。其文摘录如下:

    含悲送子入空门,朝夕应当种善根。

    身眼莫随财色染,道心须向岁寒存。

    看经念佛依师教,苦志明心报四恩。

    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间天上犹称尊。

    据说这位年少的翰林学士,刚出家时,经不起寺院的苦行生活,有一天,写了一首牢骚满腹的偈子,其中说:“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寺里的住持无德禅师听了,微微一笑,随口说道:“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裴文德听了,颇受震动,从此收摄身心,苦劳作役。这位出家的翰林学士,后来成了赫赫有名的镇江金山寺的法海和尚。

    《白蛇传》的故事家喻户晓,经久不衰。可憎的法海施展妖术使白娘子现了原形,又骗取许仙上了金山,活活拆散了一对恩爱夫妻。白娘子水漫金山大战法海,救出了许仙。法海不甘心又追到杭州,残忍地用邪术将白娘子吸入钵盂,镇压在雷峰塔下。据民间传说,后来小青修炼成仙,火烧雷峰塔,救出白娘子,追捕法海和尚,法海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得躲进螃蟹的肚子里,所以人们吃螃蟹时,还能在它肚脐里,扒到一个法海和尚似的东西,传说它就是法海。

    历史上真实的法海和尚,和小说中的法海是截然不同的。真实的法海和尚,佛法造诣精深,是一代名僧。他曾到金山寺修禅,当时寺宇荒废,还有蟒蛇为害。法海驱走蟒蛇,开山种田,振兴禅林,并身居山洞,精研佛理,成为金山寺的得道高僧,被奉为金山寺的开山祖师。北宋著名的大居士、丞相张商英曾写诗颂扬法海和尚:“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或许《白蛇传》中的镇妖故事,其最初的原型就来自这里吧。

    裴休经常在至相寺谈经说法,还在寺后的洞中居住,法海和尚曾专程到此看过他的父亲,留下了供人们津津乐道的遗址“裴休洞”和“法海井”。

    产生于陕西的华严思想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中弥足珍贵的博大、圆融、和谐、包容的精神。近几年召开的第一届和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分别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和谐世界,众缘和合”,中国目前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这种和谐的主题和思想都和华严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华严宗祖师的灿烂智慧和伟大贡献,将在人类文明的传播和交往中绽放永久的光辉。

    知识链接

    北周武帝灭佛:北周武帝(543~578),北周第三代皇帝。在位期间下诏废佛、道二教,将寺观、塔庙等都分给王公贵族,让三百万名佛教僧人、道士还俗,是佛教史上的一次浩劫。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但此时身体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世界佛教论坛:由中华佛教界高僧倡议发起,其宗旨是为世界佛教徒搭建一个交流、合作、对话的高层次平台,为中华佛教界提供一个宽阔的大有作为的舞台,更为海峡两岸佛教交流提供良好契机。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