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光明和尚善导大师

作者:出处:
分享到:

 
    身为一个会说汉语的中国人,可能会不了解佛教,但是只要提到佛教,没有人不会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

    在佛教中,究竟念一句“阿弥陀佛”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和作用呢?这句佛号为什么会成了佛门中最常见的口头语,又为什么会让中国的老百姓们如此熟悉呢?这还得从净土宗的思想要点、净祖宗的祖庭香积寺说起。

    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是佛教里的一尊非要重要的佛的名字,意思是“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寿命”,所以“阿弥陀佛”也称“无量寿佛”;“南无”是古代对梵文的音译,现在要读成“那摩”,是皈依和礼敬的意思。“南无阿弥陀佛”连起来念,就是“真诚皈依阿弥陀佛”。

    熟悉佛教的人一定知道,佛教的宗旨是“自度度人”,意思是不仅要自己脱离人生的苦海,还要以大慈大悲的精神救度众生脱离苦海。为了达到这个永恒安乐的目标,佛教通常的修行途径就是先皈依佛、法、僧三宝,然后再修行六种波罗蜜,就是六种到达彼岸的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这种修行的途径是艰苦而持久的,如果要从一个凡人修炼成慈悲和智慧具足的佛陀,需要通过数不清的生生世世的不懈努力才能达到。出家当一名僧人,就是为了少受干扰而能集中精力修行。然而即便有条件出家修行,也还是要面对遥远的修行历程和中间想象不到的磨难。世界上,更多的还是生活在尘世中的凡人,除了要养家糊口,还要面对生老病死及人生中的各种不得已的烦恼,怎么可能专心修行呢?难道佛陀所昭示的圣境真的就像那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没有一道为凡人打开的方便之门吗?

    佛教的精神是大慈大悲,怎么可能舍弃众生呢?于是,慈悲的阿弥陀佛就设计了一种最为方便和快速的巧妙方法,可以满足任何想要摆脱苦海而又缺乏修行条件的众生轻松愉快地渡过人生苦海。这个方便之门,就是佛教的净土法门。

    净土,一般叫西方净土,就是阿弥陀佛所在的佛国净土。这里也叫“极乐世界”,因为这是一个没有烦恼,只有无穷快乐的世界。据说这里永远光明、芬芳,在这里,人们真正的能够做到“心想事成”。这里气候宜人、地势平坦,大地、宫殿、树木都是由金、银、琉璃、水晶、砗磲、玛瑙等宝物构成的,还随着自己的意愿随意大小和改变。天花时常缤纷而落,天乐常鸣,让人心里自然清净舒坦。这里,随时可以见到庄严伟大的佛和菩萨,为大家开示最为微妙的佛法,即便是风掠过树梢和鸟儿鸣叫的声音,都是优雅、柔和的佛法的启示。周围都是心地最为善良的人们,善良得连一个坏的念头都不可能有。这里想吃什么就自然会出现什么,想穿什么衣服就自然会有什么衣服,大家再也不用辛苦劳动或者和别人竞争了,所以,人们不再有贪心,也不用害怕会失去什么。在这样快乐和舒适的环境里,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自然轻松地学习佛法,获得微妙的智慧和无上的安乐。

    更为奇妙的是,极乐世界里有无数的水池。池底都以干净的金沙铺就,池岸用八种珍宝砌成。池中的水叫做“八功德水”,具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妙用:澄清、洁净、温软、润泽、安宁、解渴、温度适宜、甘甜味美、让人增长智慧等。在“八功德水”中,生长着无数芬芳和圣洁的大小不一的莲花。当俗世中的一个人发愿要往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池中就自然生出一朵莲花,上面写着这个人的名字。当这个人努力念佛和积德行善的时候,他的莲花会自己变得更大也更美丽。假如他忘了念佛,甚至开始作恶,属于他的莲花就会停止生长,乃至变小。

    当圣洁的莲花越来越大,发愿往生净土的人尘世的寿命也就到了将要结束的时候了。这时候不必悲伤和难过,而应当感到喜悦和安宁,因为根据阿弥陀佛的誓言,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西方三圣”这时候就会亲自去接引他,让他从此永远摆脱人世的烦恼。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会看到空中阿弥陀佛慈祥的微笑,不知不觉间,他就会来到极乐世界,这在佛教中叫做“往生”。他会投生到属于自己的那朵莲花的花苞里,当莲花绽放的时候,就是花开见佛的美丽时刻。

    这样奇妙而又殊胜的净土世界,往生的条件又非常简单,不需要学习高深的教理,也不需要打坐修禅,只需要在生活中做个基本的好人,真诚的发愿往生,然后常常念诵“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的名号,或观想佛的形相、光明净土等,在临终时,阿弥陀佛就会前来接引。到了西方净土那样绝佳的环境,再去学习佛法,想获得任何佛教的智慧和成就就是轻而易举的了。所以,净土法门被称为佛法中最为安乐和最为简单的修行捷径。

    净土法门的主要经典有《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和《往生论》,都不是太长,也比较容易读诵和理解。

    然而,这种安乐方便的佛教法门起初并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经过唐代的著名高僧——“光明和尚”善导大师在京城长安的大力弘扬,净土法门才开始蔚为流行,阿弥陀佛的大名才开始被人们喜闻乐见、老幼皆知的。

    修行念佛三昧

    善导大师(613~681),隋炀帝大业九年出生,俗姓朱。善导14岁时就立志出家,努力学习佛理。有一天,善导看到了一幅《西方变相图》,大为震撼,便生起了向往净土和深愿往生之情,他赞叹地说:“要是能莲花化生,往生净土,那就太好了!”所谓“西方变相图”是描绘阿弥陀佛的净土庄严的图画,“变”即是转变,将极乐净土的文字描述转变为图画,让人观赏和生起羡慕之情。

    后来善导又读到了《佛说观无量寿经》,此时他悲喜交集,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离苦得乐的大法,便在终南山的悟真寺中苦修经中的方法。不久以后,善导听说了山西的道绰法师正在弘扬净土法门,便下了终南山,前去拜访道绰法师。

    道绰法师常常讲《观无量寿经》,据说讲过200多遍,他每日自己念佛达到7万遍,也力劝大众都念佛。刚开始他让大众用豆子计数,每念一声佛号,就放一粒豆子在旁边,有很多人累计的豆子都已经盛满了好几大缸了。后来他觉得豆子不方便,就经常自己穿制念珠,送给众人,教他们用念珠计数称念佛号。由于他热忱弘化,当时晋阳、太原、汶水三县7岁以上的男女都会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唐太宗因文德皇后有病,曾驱车到玄中寺拜访道绰,供养祈愿,可见道绰当时德望很高。据说道绰70岁时出现了返老还童的奇迹,他忽然长出一口儿童般的新牙,而且神气清朗,容光焕发,看起来就像是三四十岁。

    善导拜访道绰的途中,正逢隆冬,寒风飒飒,旅途重重,善导独自一人在空旷的荒野踽踽独行,迷失了道路。他疲倦至极,又冷又困,这时候他看到路边的一个深坑填满了落叶,就到坑中坐下休息。树叶拥身,能够让他感到暖和一点,于是他心无旁骛、一心念佛,不知不觉间,竟然已经度过了好几天。几天过后,他忽然听见空中有一个声音说:“往前走吧,不要再停留了。”他顿时觉得精力充沛,便走出深坑往前走,很快就到了道绰禅师的玄中寺中。

    对于善导的来访,道绰禅师心中很欢喜,知道眼前这位年轻僧人将是自己的出色的继承人,就给他仔细讲述了净土法门的要诀。善导在道绰法师的指导之下,一切疑问当下冰释,后来成了道绰法师门下的杰出弟子。

    据说善导当时曾对自己念佛是否真能往生净土还是有些疑惑,道绰便和善导两人各取莲花一朵,告诉善导:我们一同精进念佛7天,倘若7天后莲花不枯萎,就说明念佛可以往生净土。二人一同专心念佛7天后,果然,两朵莲花更加鲜嫩。善导法师信心大增,不久就修证到了“念佛三昧”,亲眼看见了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景象。

    长安弘扬净土

    道绰圆寂后,善导又回到了终南山的悟真寺,专修念佛并开始弘扬净土念佛法门。唐高宗永徽初(652),善导39岁,他感到悟真寺所在地蓝田距西安有五十里之遥,不便扩大净土法门的影响,就迁到了长安太平坊实际寺,开始广度民众,传授净土法门。

    善导每回进入念佛堂,都长跪合掌,大声唱念佛号,直至汗流浃背,气尽声竭。即使严寒冬日,冷风刺骨,依然用力念到额头冒汗方才停止。每逢外出,他都尽力给众人宣说净土法门的殊胜,教人发菩提心求生净土。

    善导在长安时,将所接受的布施,都用来书写《阿弥陀经》,前后共十万余卷。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在雕板印刷还不普及的时代,全凭手抄、笔录完成这么多经卷,实在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任务。《阿弥陀经》写成后,善导就把它布施给各处的居士们受持读诵。

    善导法师擅长书画,他画有《净土变相图》300余幅。所谓“净土变相”,就是将净土三经中叙述的人物故事以及净土庄严的境界,用图画的形式传写出来,让大众喜闻乐见,生起信心。相传敦煌千佛洞的《观无量寿佛经》曼荼罗就是善导大师亲自所画。

    善导曾作《劝世偈》,深情悲切劝导世人求生西方净土,这首偈子自古以来就十分流行: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

    假饶金玉满堂,岂免衰残病苦。

    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在这首偈子中,他劝导人们:看看自己和别人吧,随着年龄的老去,皮肤就像鸡皮那样皱巴巴的,头发呢渐渐地就像鹤那样的白。即使你曾经富可敌国,金玉满堂,也免不了衰老病苦的那一天。任你享受着世上千般的快乐,那生命的无常也终究要到来。修行吧!这修行有一条最好的捷径,就是念阿弥陀佛。

    通过善导不懈的努力,据说仅仅三年,满长安城的人们都了解了净土法门。仰慕他的仪德,受他感化而归心净土的人渐渐增多,甚至有不少屠户和渔夫都因为他而改行,一心跟他念佛吃素,成为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活生生的例子。有很多人每天都念佛1万声到10万声,很多人发愿读诵《阿弥陀经》几十万遍,据说其间修证到“念佛三昧”而往生净土的人不计其数,人们目睹这些往生的奇迹,都认为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

    白居易念佛

    善导在长安弘扬净土宗30多年,长安和全国各地被感化而信仰净土的人不计其数,有“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的说法。善导所弘扬的“持名念佛”方法,不需要观想和禅定,只需要以深切的信心称念“阿弥陀佛”或者“南无阿弥陀佛”即可,通俗易懂,简单易行,最容易被广大民众所接受。时时念一声阿弥陀佛,发愿早日往生极乐净土,在善导之后逐渐成为最为普遍和流行的佛教修行方式。这种影响千年而来,至今不衰,善导法师功莫大焉!善导大师因此被认定为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

    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曾受到净土宗的感化,晚年惟以念佛为业,曾作《念佛偈》一首:

    余年七十二,不复事吟哦。

    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

    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

    纵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

    72岁的白居易,已经无力作诗了,人生的目标就是专心修佛了。如何修佛呢?年老体衰的他,读佛经太费眼睛,做善事又奔波不了,唯有一心皈依净土法门,持续不懈地念“阿弥陀佛”。要走路也念,坐下也念,纵然忙得跟射出的箭一样,也不要忘了念佛。这首偈子所说的修行方式,完全是善导法师所弘扬的思想。

    光明和尚

    传说有一天,善导与一位法师议论念佛的好处,那位法师不太相信念佛有如此大的作用。善导就登上高座发誓:“《阿弥陀经》说念佛一日乃至七日,甚至念佛号一声乃至十声,必能往生净土。如果所言不虚,我愿堂中的佛像大放光明,否则,我宁愿从此高座堕入地狱!”说毕,他就用手中的如意杖指向佛像,只见刹那间佛像大放光明,光耀四壁,那位法师激动得马上五体投地。唐高宗听说这件事后,特赐这座寺庙一块匾额“光明寺”。又传说在善导大师专心念佛的时候,口念阿弥陀佛一声,即有一道光明从他的口中放出,百声千声,就有无量光明放出。因此,世人都称善导大师为“光明和尚”。

    可能是因为善导善于书画和造像,武则天让他负责监造龙门石窟中的奉先寺石窟。石窟正中毗卢遮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面形丰满、两耳下垂,形态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显示了盛唐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成为石雕艺术史上的奇观。

    知识链接

    念佛三昧:三昧,梵文音译,译为定,指心定于一处而不动。观想佛的形象,或者称颂佛的名号而达到一心不乱的定境,称为念佛三昧。

    观想:一种修行方法,主要是集中心念而观察想象某一对象,比如阿弥陀佛的形象等。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