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佛经译场荐福寺小雁塔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小雁塔正式的名称是荐福寺佛塔,是西安市著名古迹,现坐落于西安市南门外碑林区友谊西路的西安博物院内。

    小雁塔塔形秀丽,是精美的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小雁塔规模虽不及大雁塔宏大,但环境清幽,风景优美,从清代起,“雁塔晨钟”就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

    荐福寺创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当时皇太后武则天独掌政权,敕命为驾崩百日的唐高宗献福立寺,起名为献福寺,寺址位于唐长安城开化坊南半部。建寺前,这里先后是隋炀帝杨广做皇帝前的旧宅晋王府和唐中宗李显做皇帝前的旧宅英王府,所以又称为“潜龙旧宅”。唐天授元年(690),始称荐福寺,女皇武则天常到荐福寺烧香和放生,曾亲书飞白体“敕赐荐福寺”寺额。

    小雁塔即荐福寺塔的修建,与唐代高僧义净有很深的法缘。义净于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从长安出发,从广州经海路到印度,历时25年,带回佛经400余部,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回到洛阳,公元706年入荐福寺译经。除翻译了56部佛经,还撰写出《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名著。义净已成为与玄奘齐名的学识渊博、影响很大的翻译家和著作家,荐福寺也因他成为名噪一时的三大译经场之一。他曾写过一首《取经诗》:

    晋宋梁齐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要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砂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若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诗中感慨了历代僧人离开长安到天竺求法不惜生命的艰苦历程,去取经的人中,一百个人中有十个能活下来就不错了,因此他提醒后来读到佛经的人,一定要记得佛经的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为了长久保存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义净上书请求唐中宗出资修建荐福寺塔,中宗答应了他的要求。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09)在荐福寺所在的开化坊南边的安仁坊浮图院中修造了15层的佛塔,因为形制比慈恩寺的大雁塔小,所以习惯上被人们称为小雁塔。小雁塔为密檐式中空砖构建筑,塔形秀丽,别具风格,塔身结构坚固。塔的平面呈正方形,每层叠涩出檐,南北各开一门,塔身从下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往上愈小。

    在漫长历史岁月中,小雁塔还有一段“神合”的历史。明代的1487年,陕西发生了6级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1521年的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就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后来有一位名叫王鹤的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过这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这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

    建国后人们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虽然是“神合”,其实也离不开人工的设计。古代工匠根据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可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像“不倒翁”一样,虽历经数十次地震,仍然屹立不倒,令人叹服我国古代能工巧匠高超的建筑技艺。

    小雁塔的“雁塔晨钟”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传说当年义净法师为早起礼佛、译经,就曾向寺中住持建议每日清晨击钟。现在荐福寺寺内保存有金代明昌三年(1192)铸造的大铁钟,钟高3.55米,重约8000公斤。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渭河河底。清代康熙年间,重新发现了这口钟,就把它移入西安荐福寺内小雁塔的钟楼内。在清代,小雁塔每天清晨都会定时敲钟,方圆数十里内都可听到。钟声清亮,塔影秀丽,给古城平添了一番韵味,因此“雁塔晨钟”成为了“关中八景”之一。清代诗人朱集义为此景曾题诗写道:

    噌弘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

    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

    明清两代在西安府参加武科乡试考中的举人,曾效仿唐人故事,到小雁塔下刻石题名,成为当时风尚,至今荐福寺尚存有当年武举题名碑15方。

    唐代长安城中渠水潺潺,园林遍布。荐福寺是一座以水为胜的佛寺园林,寺的东面有一座很大的放生池,寺院内广种各种名花异草,尤其牡丹最多。诗人王维说寺中的花“群艳耀日,众香同风”。唐代荐福寺还是一个民间百姓的娱乐场所。这里有长安城中著名的戏场,戏场规模很大,常言“座客千官盛,场开百戏容”。

    现在荐福寺内还有古树名木共计10棵,苍劲挺拔,枝叶茂盛,9棵为国槐,1棵楸树,距今800~1300年。5棵国槐分布于大雄宝殿前中轴线两侧,其余4棵分布于慈氏阁南面和钟鼓楼之间的院落。在这些古槐中最古老的一棵俗称“龙槐”,树形遒劲古朴,宛若苍龙冲天,树围2.7米,距今约1200~1300年。一棵楸树栽植于慈氏阁北侧的中轴线东,树围3.2米,距今约800多年。

    现在的荐福寺园区和西安博物院融为一体,将历史名胜与城市公园结合在一起,成为一处集文物鉴赏、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身,多功能的城市景观区域。

    知识链接

    飞白体: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相传是书法家蔡邕受了修鸿都门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启发而创造的。它的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画突出。“飞白”可以加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也可使得使书法显现苍劲浑朴的艺术效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