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南天竺有一个国家,名叫私呵絜②,位于海滨,它的国土方圆有八万余里。其时,另一个国家有一位老妈妈,名叫阿龙,遭遇荒乱,流落到这个国家。她孤单无依,乞讨为生,她来到一长者③家,恳求寄宿。当时长者回来见到她,就询问老妈妈,老妈妈详细说明自己穷厄的情况。长者伤心,同情她,对老妈妈说:“你可住在我家里,我供养你。”老妈妈很高兴,说:“我无以报答,当尽微薄之力,做些家务,我不敢怕劳累。”
这样,老妈妈就住在长者家,心中喜忧参半:从前每日供养很多僧人,能随心意准备斋饭;今日忽然穷厄,有施舍之心不能表达,内心感伤。于是前去礼拜僧人,问候完毕,说:“不知僧人上午得到供养没有。”僧人回答:“早上进城分卫④,一无所得,只好回休息之处。”老妈妈当时就寻思起来,想得到饭食给众僧吃,可自己一无所有。就对僧人说:“我现在就进城去看看,若有供养斋饭的人家,就回来告诉你们,如若没也一定让你们知道消息。”于是众僧答应,各个在树下歇息。
老妈妈就回到原来的住处,对长者的夫人说:“我需要几千钱,现在虽然在此做事,但愿意卖身,终身为您的奴婢,可以立下字据。”长者夫人问:“你在此,衣食依靠我,又要钱,做什么呀?”老妈妈对她说:“我有急用,不好明说。”于是长者夫人给了她钱,说:“你拿去用吧,你有了再还我,不用立字据。”老妈妈得到钱,就到附近熟人那里把实际情况告诉他们,又把钱交给他们,让六十家准备斋饭,一会儿就办好了,送往僧人那里。
僧人原以为事情没有落实,见到老妈妈如此诚心,都为她的行为感到奇异,出乎意料,他们问老妈妈:“你住在什么地方?我们早晨乞食,没有一条巷子没去,为什么都没有遇到施主呢?”老妈妈详细说明了事情的本末:“我是某国人,家里从前奉佛,供养众僧。正值世道荒乱,流离至此,家产无存,孤身一人。依附于此国一大长者家,衣食依靠主人,只身一人,寄托生命,我是身无分文。刚才见到僧人,悲喜交集,内心感怀,担心心愿不能实现,就对长者夫人说,愿以身自卖,求索少许钱,用来供养众僧饭食。夫人仁慈,可怜我,使我微不足道的心愿得以实现。”
僧人们赞叹说:“真是至诚至信的布施啊。”互相议论说:“我们也是五阴合和之身,出去乞食。今日斋饭,就是在吃人肉啊!应该各自努力,报答施舍的功德。”大家齐心合力,修八惟务禅⑤,精诚感通,当即获得超定⑥,显示神足通威灵,宇宙为主震动,树木弯曲,好像在跪拜。僧人见了果报之证,纷纷赞颂施主。
国王震惊,肃然起敬,奇怪为什么这样。他召集群臣共议,研究这些祥瑞是如何造成的。臣下四处探访,观察祥瑞出现的缘由。见到城门外僧人聚集,施主很多,共相庆贺,即回宫报告国王。国王说:“正是他们所为,快把他们请来。”大臣回来传达国王的命令。老妈妈恐惧,怕大祸降临,回报大臣说:“我身已依附于长者夫人,不得自由行动。”大臣告诉国王这个情况,国王说:“把她们一起请来。”
这样,长者夫人听到国王传令,即与老妈妈来到王宫。国王问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妈妈如实告诉国王。国王说:“我为国王,富有一切,自由自在,然而不知奉敬佛、法、僧,供养他们。这个老妈妈,竟然感应这样的祥瑞!”国王说:“这个老妈妈是我的师傅。”把老妈妈迎到宫内,香汤洗浴,坐在师位上。宫人及宫女,共有二万人。国王受戒,成为居士,王后和宫女成为女居士。全国的人,都发求佛道之心。
[点评]
老妈妈做好事后“宇宙为之震动”,类似情形在其他譬喻中也出现过。为什么佛教叙事中常发生地动山摇的事情?原来,“六种震动”是佛教祥瑞的两个重要表现之一(另一个是“天雨妙华”)。佛教所言的地震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地震有所不同,发生佛教意义的地震时,人如摇篮中幼童,不觉篮动,唯觉舒服,所以用地动表示祥瑞。佛教的六种震动,只有天眼通的人才能感觉出来,凡夫则毫不知情。
老妈妈的义举引发“地震”,足以说明功德之巨。
① 出自王文元注释点校之《佛典譬喻经全集》。
② 私呵絜:即私诃叠。
③ 长者:参阅本书第一经第六十四篇注释⑥。
④ 分卫:乞食。乞食有四个目的:一为福利群生,二为折伏慢,三为知身有苦,四为除去执着。《宝雨经》云:“乞食成就十法:一为摄受诸有情,二为次第,三为不疲厌,四为知足,五为分布,六为不耽嗜,七为知量,八为善品现前,九为善根圆满,十为离我执。”
⑤ 八惟务禅:又作八解脱、八背舍、八惟无、八惟务,谓舍却色与无色之贪欲的八种禅定。
⑥ 超定:凡禅定之浅深次第,顺次为四禅、四无色、灭尽定,出入禅定时,皆以循此次第为法。佛及菩萨能超越上下诸地而随意入出,叫“超定”,也称为“超越三昧”,为天台宗所谓观禅、练禅、薰禅、修禅中之最高境界,故又称为“顶禅”。又因于诸法门中能自在入出,故称“自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