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释迦未成佛前,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叫悉达多,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过着优越的日子。
一天,他突然产生要走出深宫到处游玩的想法。于是,他禀告父亲净饭王后第一次出游了。当他来到城东门时,看见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满头白发,牙齿也快掉光了,脸上堆满皱纹,皮肤松弛,弯腰驼背,鼻涕眼泪一大把。太子问仆人:“这是什么人?为什么是这种模样?”仆人回答说:“这是老人。人老了以后,都会变成这样的。”太子感叹地说:“人活在世上,有这样一个变老的忧虑。就如同世上草木一样,春天生长,秋冬枯萎。人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于是,太子取消出游,打道回府了。
不久,太子第二次出游。驾车来到城南门,又碰见一个得了重病的人。这个病人身体瘦弱,皮肤蜡黄,腹部胀鼓鼓的,不断地咳嗽呕吐,大小便失禁。太子问仆人:“这是怎么回事?”仆人回答说:“这是一个病人。”太子问:“什么是病?”仆人回答:“寒冷、燥热、饥饿、饱食、纵欲以及时节变化、生活不正常等都能引起疾病,人一旦患病,就如同眼下这个病人一样了。”太子听后,感叹地说:“我虽然是个太子,过着舒适优越的生活,但如果平时不注意,也会像这个病人一样患病的。”游兴没有了,太子只好驾车回宫了。
过了一段时间,太子再一次离宫出游。来到城西门时,正好遇见一户人家出殡。太子看见装着死人的车子经过面前,死者家属跟在后面呼天抢地的哭叫:“你怎么这样狠心呀!抛下我们娘儿俩,叫我们以后如何是好呀?”太子问:“这又是怎么回事?”仆人回答:“死了人了。”太子问:“什么是死?”仆人回答:“死,就是生命的终结,精神脱离肉体。人死后肉体很快就会腐烂发臭,一钱不值。无论什么人,上至帝王,下至平民,无论贫富贵贱,都会有这么一天。”太子一声长叹,又扫兴而归。
数年后,太子又一次出游。当他来到城北门时,看见一位身披袈裟,手捧钵盂的出家人。太子问:“这是什么人?”仆人回答:“这是出家人。”太子又问:“什么是出家人?”仆人回答:“出家人就是一心追求真理的人。他们舍家弃子,抛弃爱欲,断绝六情,恪守戒律。一旦得道,没有了人们的声色荣辱烦恼,人间的生老病死就会远离他们。”太子听后不禁说道:“这才是世上最快乐的事呀!”太子当即回宫,从此一心向往出家。
其实,太子四次出游所遇见的人和事,都是天神变化来点化他的,目的是希望他尽快出家来救济十方百姓。太子经过这些经历,思想产生很大的震动。于是他决定出家去追求真理,求得觉悟。
净饭王知道了太子的心思,便苦苦请求他不要出家,甚至愿意自己退位让太子当国王。但太子主意已定,净饭王无奈之下,只好严加看管,不让太子走出宫门。
一天深夜,太子乘人们不注意,悄悄地骑上白马,离宫出走了。但四周城门紧闭,无法出城。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四大天王出现了,他们各捧起一只马蹄,将太子连人带马扛出城去。太子来到城外的一片树林里,拔出佩剑,剃去须发,同时发愿说:“今天落发,我要断除一切烦恼和习障。”在路上,他又与一个穷人交换了衣服,将华丽衣服给了别人,自己则穿上破烂的旧衣,托钵沿门乞食,开始了出家生涯,这时的太子正好年满二十九岁。受此影响,后来佛教规定,凡僧人受戒时,均须落发(包括剃胡须),接受僧衣和钵盂。
净饭王知道事情已无可挽回,只好派本族的五个人追上太子,随同他一起修行。
因为太子出城这一天正好是中国农历的二月初八,所以汉传佛教便将这一天定为佛出家日。
小知识 出家与剃度
出家,佛教指离家到寺院做僧尼。凡是俗人出家为僧,寺院都要举行度僧仪式,以示使人“离俗”和“出离生死”。出家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幼年离开家庭到寺院,削发受十戒,先做沙弥或沙弥尼,成年以后(20岁)再受具足戒,成为正式僧尼;一是成年以后才离开家庭,削发受具足戒,做正式僧尼。
汉传佛教规定,一旦出家为僧,便终生不可婚娶和接近女色。但在日本,除少数宗派外,大多数僧人均可结婚生子(尼僧除外)。藏传佛教中的萨迦派(花教),规定僧人可娶妻,但生子后不再接触女人。东南亚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国家和中国云南傣族地区,有这样的习俗,所有男子在一生中都要出家一次,时间长短不一,然后还俗,不受婚姻的约束。
剃度,剃除须发是佛教徒出家接受戒条的一种规定。佛教认为这是度越生死之因,所以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