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人,把谷子放入坛中。他的骆驼把头伸进坛子里吃谷子,头被卡住出不来了。
骆驼的头没法出来,他很发愁。有一个老人走来,对他说:“你别愁,我教你出来的办法,你照我的话做,准能很快让骆驼的头出来。你把骆驼头砍下来,头自然出来。”
这人就照老头说的做,砍掉骆驼头。他既杀死了骆驼,又砸破了坛子。这样的蠢人,为世人所笑。
世间蠢人也如此,虔诚地向往菩提②,立志修持小、中、大三乘,本应该严格持戒,防止诸恶侵袭,然而由于贪着利、名、色、食、睡五欲之乐,以致违反清净戒律。破戒之后,又舍弃真实知见、证悟菩提之道的三乘,放纵任意,无恶不作,最后乘、戒俱失,如同那个蠢人既杀死骆驼,又打破坛子一样。
[点评]
为什么虔诚地向往觉悟和智慧,立志修持小、中、大三乘的人一下子会坠入迷途?佛教认为这是因为身与心都不可靠,很难阻止因欲望实现不了而产生的烦恼。宋朝张邦几在《侍儿小名录拾遗》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五代时有一个僧号叫至聪的禅师,在祝融峰修行十年,自以为戒行具足,已经超逸绝尘。一天他下山,在山道旁见到一个美女,名叫红莲,至聪禅师一瞬间凡心涌动,与红莲脱衣合欢。第二天早上,至聪与红莲沐浴时二人一同死于水池。后人为他们写了这样的偈颂:
有道山僧号至聪,十年不下祝融峰。
腰间所积菩提水,泻向红莲一叶中。
① 出自王文元注释点校之《佛典譬喻经全集》。
② 菩提:觉、智,后世翻译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