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乐道,自在生活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佛家言:“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又言:“若欲学道,先须贫苦炼行。”故而,真正的高僧能够不为名利、财富所动,他们固守自己的一方天地,在日益精进的修行中,净化自己的心灵。这一点,在今天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无疑更具有借鉴意义。固然佛的境界我们很难做到,但至少能让我们找回本性,以免自己被物欲所吞噬。

    寒山与园清寺的僧人拾得是好友,二人经常往来,吟诗作偈。他们用桦树皮做帽子、穿得破破烂烂,有时在长廊下大声念诗,有时在村子里高声唱歌,世人都把他们当疯子看。

    闾丘胤要往丹丘做官,临行时,遇到丰干禅师。丰干刚从天台来。闾丘胤便问道:“天台那地方人什么贤人可以做人师表?”

    丰干说:“园清寺里的寒山、拾得,就是文殊、普贤二菩萨。”

    阎丘胤到官三天,便亲自前往园清寺。一见二位诗僧,立即施礼下拜。

    寒山大笑着说:“丰干真多嘴!您连弥勒佛(指丰干)都不认识,来礼拜我们又有什么用?”说完,拉着拾得走出寺,回到岩窟,入洞穴而去。那洞穴自己就合上了。

    寒山经常在竹、树、石壁上书写诗句。其中一首写道: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闲。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佛家言:“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又言:“若欲学道,先须贫苦炼行。”故而,真正的高僧能够不为名利、财富所动,他们固守自己的一方天地,在日益精进的修行中,净化自己的心灵。这一点,在今天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无疑更具有借鉴意义。固然佛的境界我们很难做到,但至少能让我们找回本性,以免自己被物欲所吞噬。

    寒山了悟人生,鄙薄功名富贵,过着清贫而自在的生活。如同诗中所言,有生以来,他的人生就是自得其乐。深山有路,却不通往尘俗世界,无心无欲,还有什么值得攀援。他一颗清静之心,恰如“圆月上寒山”。因此,当闾丘胤这个官府中人来见他和拾得时,他就看出闾丘胤的来意,不愿与之交往,以免污染了他的清净生活,便不客气地让对方吃了闭门羹。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在于身中,无量烦恼悉除灭己,佛便明显,除一阐提。——《佛说大般泥洹经》

    一阐提者,不具信根,虽断善,犹有佛性事。——日本宗性《名僧传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