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做到众生平等

作者:肖莉出处:《佛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分享到:

 

    佛家反对偶像崇拜,反对将人分为凡人和圣人,认为平常即是禅,本心即是佛。慧寂自比为驴,并非自嘲自谑,而是因为他认为万物平等,驴也并不是什么卑贱之物。而南塔也了悟了“凡圣两忘”的禅理,认为“禅师似驴”,并无不妥。二人都是真正的智者。他们打破了对佛的神化,使之走下了神坛,还了其平凡的本来面目。

    有一个小孩子请求慧能禅师道:“请禅师慈悲为怀,收我为徒,救度众生。我恳切地要求拜师出家。”

    慧能禅师讲道:“在我这禅宗门里,银轮王的嫡子、金轮王的孙子才能继承法嗣,不致损坏宗门风气。你是山野小村的俗人、牛背上长大的孩子,怎么能够投入这个宗门来呢?这不是你分内的事!”

    小孩子讲道:“启禀禅师,万物平等,没有高低,您怎么能用这样的话妨碍我向善的心?再次请求禅师发慈悲收我为徒!”慧能见他颇有慧根便收下了他。

    佛讲众生平等,没有高低责贱之分。万事万物皆有生命,皆有灵性,皆有佛心。在诞生之始,在生命之末,所有的人或物都是平等无异的。

    南塔光涌禅师北游参见了临济和尚,又回来侍奉慧寂禅师。

    慧寂问:“你来干什么?”

    南塔回答:“参见禅师。”

    慧寂就问:“你看见禅师了吗?”

    南塔回答:“看见了。”

    慧寂像开玩笑地说:“你看禅师像不像一头驴?”

    南塔回答:“我看反正也不像佛。”

    慧寂就问:“你说不像佛,那像个什么?”

    南塔答道:“如果说像,那还是一头驴。”

    慧寂听后,不但不生气,反而高兴地说:“‘凡和圣都已忘掉,妄情除尽,实体显露。’我用这个来检验人已经有20年,以洞察徒弟的心理状态,但是没有人能辨明了悟。你要保持住你这个清醒的看法呀。”

    这以后,慧寂常对人夸南塔,说:“这人是肉身佛。”

    佛家反对偶像崇拜,反对将人分为凡人和圣人,认为平常即是禅,本心即是佛。慧寂自比为驴,并非自嘲自谑,而是因为他认为万物平等,驴也并不是什么卑贱之物。而南塔也了悟了“凡圣两忘”的禅理,认为“禅师似驴”,并无不妥。二人都是真正的智者。他们打破了对佛的衬化,使之走下了神坛,还了其平凡的本来面目。

    事实上,这样的故事在佛经中比比皆是,例如:

    故事一:

    义存禅师对众人说:“这个水牯牛多大年岁了?”

    众人不知禅师的意思,都默不作声。

    义存自己回答说:“79了。”(义存禅师时年79岁)

    一僧人说:“和尚为什么要作个水牯牛呢?”

    禅师说:“这又有什么不好?”

    义存禅师看出手下弟子有贵贱之分、凡尘未除的思想,故而自作比喻,诱导弟子接机,宣讲佛法。佛门主张万法平等,众生平等。义存认为将自己视为大自然中平凡一员做个水牯牛也没有什么不好。推而言之,难道做个官,就高贵?做个平民百姓。就下贱?其实,达观者不以当“牛”为耻。

    故事二:

    一日,灵祐禅师正在泥墙。朝廷李军容身着官服来了,手持笏笛板,站在禅师身后。

    禅师一回头,见是官员,也不作礼搭话,便将手中泥盘一斜,做出接泥的样子。李军容便用手中笏板,做挖泥、送泥的动作。

    禅师会心一笑,扔下泥盘,请李军容同回方丈室。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灵祐禅师也是禅宗这一信条的身体力行者。在他看来,平民也好,僧人也好,官员也好,均如此才是正道。因此他做出接泥姿势,看官员如何应对。而官员也做出架势。两人心心相印,认识一致。在佛道看来,众生平等,无有高低,不论官也好,僧也好,民也好,均具有本觉真性,心就是佛性。灵祐从官员的具体表现,洞察出他是真懂佛性,是同道中人,故予以热情接待。

    一阐提者,不具信根,虽断善,犹有佛性事。——日本宗性《名僧传抄》

    若遇善友,为说如上不变随缘,性相体用之义,忽悟灵灵知见,是自真心,心本空寂,无边无相,印是法身,身心不二,是为真我,即与诸佛,分毫不殊,故云顿也。——唐僧宗密《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

    一切凡圣众生,并以空为其本,所以凡圣众生皆从空出。故空是佛性,佛性者即大涅盘(涅槃)。——《华严五十要问答》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