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人生凶险——槃达龙王①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古代,拘深国国王抑迦达统治的国家地域极其广阔,作风正派,深得民心,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儿子叫须达,女儿叫安阇难,二人都是乖孩子,国王很喜欢他们。有一天,两个孩子在金池洗澡,池子里有一只叫做“金”的乌龟,一不小心,金碰到两个孩子的身体,吓了他们一跳,下意识叫唤起来。国王听到,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说:“池子里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碰到了我们。”

    国王大怒:“是谁如此大胆,敢藏在我孩子专用的水池里,吓唬我孩子?”他下令撒网打捞,结果捉到了乌龟。国王问大臣:“我要杀死这只乌龟,你们说怎么个杀法好?”

    大臣们七嘴八舌,有的建议用火烧,有的建议用刀剁。其中一位大臣说:“我有一种最严厉的惩处办法——将乌龟扔到大海里去!”

    乌龟附和说:“这个办法最厉害。”

    国王采纳这个建议,把乌龟扔进了大海。乌龟脱离危险,兴高采烈地去龙宫见龙王,报告说:“国王抑迦达有一个美丽的公主,国王有意和龙王联姻。”

    龙王问:“此事当真?”

    乌龟说:“千真万确。”

    龙王很高兴,设宴款待乌龟。乌龟说:“请大王派遣能干的大臣陪我一起见抑迦达国王,国王想快点做成这件事情。”

    龙王派了十六位能干的大臣,跟着乌龟来至拘深国。快到宫门的时候,乌龟对大臣们说:“你们在此等候,我先去通报一下!”

    乌龟说完这句话并未通报,乘机逃跑了。十六位大臣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只好不管乌龟,直接进宫见抑迦达国王。

    国王问:“你们一干人有何贵干?”

    使臣回答:“听说大王想把女儿嫁给我王做妃子,我们是来迎接公主的。”

    抑迦达国王闻听此话大怒,说:“人王之女岂能嫁给龙王!”

    使臣们说:“大王不是派乌龟传达您的旨意吗?小臣怎么敢擅自搅扰?”

    说罢,使臣们使用魔法把一切物品都变成龙,缠住了国王。国王十分恐惧,属下都劝他说:“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啊!”

    抑迦达国王只好答应将女儿嫁给龙王,并把女儿送至水边。抑迦达国王的女儿嫁给龙王之后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叫做槃达。老龙王死后,槃达继承王位,做了新的龙王。按照规矩龙王有上万个妻子,而槃达志存高远,想摆脱俗套,甩掉这些妻子,可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掉,无奈之下他来到陆地上,变作一条蛇,盘踞在树下。夜间树上像有千万盏明灯,把夜空照亮。

    这个国家有一个名叫陂图的术士能念咒降龙,他去山里寻找龙王。陂图看见一个放牛娃,就问他看见过龙没有。放牛娃说:“我看见过一条蛇,盘踞在一棵树下,夜里那树上有千万盏灯,闪闪发光呢。我靠近过这条蛇,它不伤人。”

    术士说:“那太好了,我的愿望能实现了。”术士便将毒药涂抹在龙的牙齿上,龙的牙齿都脱落下来,又用手杖把龙打得皮开肉绽。小龙很痛苦却无怨言,要怪就怪上世做了不好的事情。他暗暗发誓:“我一定成佛,救度众生,让他们不要像我现在这样遭罪!”

    术士把小龙放入小箱子里,背着小箱子到处乞讨。每到一个国家,就让小龙跳舞,乘机诈取钱财。

    一天,术士来到小龙外祖父的国家。小龙王的母亲及其兄弟都变作飞鸟来到陆地上找他。术士来到王宫,小龙变作五头蛇,刚要跳舞,看见自己的母亲与兄弟,羞愧难当,不敢表演。术士唤他五六次,他只是低着头,趴着不动。小龙王的母亲把所见的情况告诉了抑迦达国王。抑迦达国王想杀掉术士,小龙王说:“不要杀他,我是因为上世做了不好的事情才遭到报应。术士现在在乞讨,您就布施给他一些财物吧。”

    国王布施给术士各种财物,术士高高兴兴走了。但他在路上遇到劫匪,被劫匪砍成了肉饼。

    小龙王母子告别抑迦达国王,临行前小龙王说:“大王若想念我,就喊我的名字,我会来看您。”

    国王和臣民送小龙王到水边,依依不舍地分别。

    佛说:“那个槃达就是我,抑迦达国王就是阿难,小龙王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她的弟弟就是鹙鹭子,小龙王的妹妹就是青莲花除馑女,术士就是调达。”

    [点评]

    佛前生的故事甚多,这是其中的一篇。佛的前世有各种离奇与凶险的遭遇。佛教把一切善恶思想行为叫做业,好的思想或行为叫做善业,坏的思想或行为叫做恶业。善业有生乐果的力量,恶业有生恶果的力量。依照宿业自然而得的神通叫做业通(报通),释迦牟尼的一部分神通就是依照宿业自然而得的。

    佛教关于“业”的理论是对人与人先天就有很大差异的一种解释。佛教的解释成立不成立是一回事,其功用又是一回事。总的说,其积极的功用远远大于消极的功用,业的理论对于防止作恶大有好处。

    ①  出自《六度集经》。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