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位为人正派、善待百姓的国王,名字叫阿婆罗提目传②。家里有一个婆罗门名叫檀腻羁。他种了一点稻谷,收割之后没有压谷子的牛,就去邻居那里借来一头牛。压完谷子他去还牛,把牛赶到主人家门口,看见主人在那里,就没有说话,放下牵牛的绳子就走了。巧得很,牛的主人以为他是经过此地,并不是还牛的,就没有理会,回头进屋了。牛失去控制,走失了。
过一段时间,主人找到檀腻羁,要他还牛。檀腻羁很诧异,说:“牛已经还给你了。”
主人说:“根本就没有还给我。”
就这样,两人争执起来,最后牛主拉檀腻羁去见国王讨说法。
两个人刚出发,就遇到一个牧马人,牧马人大声呼唤檀腻羁:“喂!请帮助我挡住这匹狂奔的马!”
檀腻羁顺手捡一块石头朝马丢去,正好打到马腿上,马腿骨折了。牧马人很生气,抓着檀腻羁要去见国王,让他赔。
三个人往王宫走,来到河边,不知道渡口在何处,就张口问一个木匠,木匠回答的时候,衔在嘴里的斧头落入水中。木匠很生气,拉着檀腻羁要去见国王论理。
四个人往王宫赶路,檀腻羁边走边想:我今天倒霉,祸不单行。到国王那里,国王一定会杀我,走为上策。
想到这里,檀腻羁便翻墙逃跑,不想跳下来的时候正好踩在一个织布工匠的身上,把他踩死了,工匠的儿子拉着檀腻羁去国王那里。
五个人往王宫走,路上看见树上有一只野鸡,野鸡问:“檀腻羁,你去哪里?”
檀腻羁把刚才所发生的事情告诉了野鸡,野鸡说:“拜托你,到了国王那里帮我问一下,我为什么只有在这棵树上叫唤起来声音委婉动听,在其他树上叫唤一点都不好听?”
五个人继续往王宫赶路,路上遇到一条毒蛇。毒蛇问:“檀腻羁,你去哪里?”
檀腻羁把先前的事一五一十地讲给毒蛇听。
毒蛇说:“请你帮我问一下国王,我的身体为什么早上是柔软的,晚上回洞时感到浑身僵硬?”
檀腻羁答应帮忙问一下,然后五个人继续赶路。路上遇到一位妇人,妇人问:“檀腻羁,你去哪里?”
檀腻羁把刚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妇人。
妇人说:“你见到国王,帮我问一下,为什么我在丈夫家时会想念父母的家,在父母家时我会想念丈夫的家?”
檀腻羁应承下来,五个人终于见到了国王。
牛主人先说:“国王陛下,这个人借了我的牛却不肯还。”
国王问檀腻羁:“你为什么不还牛?”
檀腻羁说:“我去还牛时他是看见的,我只是没有口头交代。我把牛放在他家门口,空着手回家了。那牛如何丢的,我根本不知道。”
国王对二人说:“你们两个都有错,檀腻羁还牛不做交代,应该割去舌头,牛主明明看见了牛却不理会,应该挖去眼睛。”
牛主人忙说:“国王,我牛不要了,不要挖我眼睛,也不要割他舌头。”
该牧马人说话了,他说:“檀腻羁把我的马腿打断了。”
国王问檀腻羁:“你为什么把他的马腿打断?”
檀腻羁回答:“牧马人让我拦住他的马,我没有别的办法,就捡起一块石头向马打去,不是故意的。”
国王对牧马人说:“你叫他挡住你的马,应该割去你的舌头。檀腻羁用石头打你的马,应该锯掉他的手。”
牧马人忙说:“我认倒霉,不让他赔马了。”
轮到木匠,木匠说:“檀腻羁弄丢了我的斧头。”
国王问檀腻羁:“是你弄丢了他的斧头吗?”
檀腻羁说:“我向他打听路,他嘴里衔着斧头,一张口,斧头落水了,我不是故意的。”
国王对木匠说:“他问你话,应该割去他的舌头,你衔着斧头,应该打掉你两颗门牙。”
木匠说:“我宁愿不要斧头了。”于是二人和解了。
这时织匠的儿子上前报告:“这个人踩死了我爹。”
国王问檀腻羁:“你为何踩死他爹?”
檀腻羁说:“当时债主逼债,我慌忙跳墙逃跑,不想落地时正好踩在他爹身上,我不是故意要踩的。”
国王说:“你们二人都有过错。如今你父亲已经死了,你就认檀腻羁做你爹吧。”
织匠的儿子说:“我宁愿和解,不愿意让这个婆罗门当我爹!”
国王也同意了。
檀腻羁摆脱了所有的干系,非常高兴。正在此时,又有两个妇人为争夺一个孩子找国王评理。国王说:“孩子只有一个,你们都说是自己的。这样吧,你们各自拽住孩子一只胳膊,使劲拉,谁把孩子拉过来孩子就属于谁。”
假母亲不知道心疼孩子,用力拉,孩子就跑到她那里。国王分辨了真假,对得胜的妇女说:“不是你的孩子,你却想强拉去,赶紧坦白吧。”
孩子终于归真正的母亲所有。
檀腻羁突然想起路上毒蛇、女人和野鸡的请求。于是他问国王:“我来这里的路上,看见一条毒蛇,它让我问大王,为什么它从洞里爬出来时身体是软的,返回洞穴时身体是硬的?”
国王说:“这是因为从洞穴爬出时没有烦恼,身体自然也柔软。出来之后会遇到种种不愉快的事情,所以身体就变得僵硬了。”
檀腻羁接着问:“我遇到一个女人,她让我问问国王,为什么她在丈夫家里就想念父母的家,在父母家里就想念丈夫的家?”
国王说:“你可以告诉她,这是因为你有邪念,父母家里有你意中的第三者,所以在丈夫家你待不住。可是你真要和第三者在一起,又觉得还是丈夫好,所以想回家。只要她改邪归正,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檀腻羁说:“我在路边的树上看到一只野鸡,他要我问大王,它在其他树上的叫声不好听,只有在自己那棵树上的叫声好听,为什么?”
国王说:“这是因为那棵树下有一只大锅,锅里有金子——那些金子本应该归国家所有,现在我赏给你吧。”
檀腻羁既避免了惩罚,又得到金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点评]
这篇寓言有两个主题,其一是人生充满凶险随时随地会发生灾难;其二是以人的智慧完全可以避开凶险,化险为夷。
耐人寻味的是,如果按照现代的法制理念断案,结果会完全不一样。第一个案子,现代法院一定要判檀腻羁承担部分赔偿责任;第二个案子现代法院一定要判檀腻羁承担全部责任;第三个案子会定檀腻羁杀人罪。单纯的法治与单纯的人治,其危害不相上下。
① 出自《贤愚经》。
② 意思是“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