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育王山怀琏大觉禅师诞生的那天晚上,其母梦见僧伽降临产室,因此小名泗州。既然有奇异的征兆,就预示着吉祥的报应。他童年出家,立志佛学,吃饭睡觉都不荒废。一天洗脸,把水泼在地上,略微有些省悟启发,就仰慕参究求学。大觉远访泐潭禅师,机缘投合,得到印证认可。他以师礼侍奉泐潭禅师十多年,才离开他去游庐山,留在圆通讷禅师处掌管文书。
皇佑年间,仁宗皇帝下诏,让他住持净因禅院,召他在化成殿答对。仁宗询问佛法大意,上奏答对符合圣意,赐号大觉禅师。后来又下诏召入便殿,赐给罗扇一把,并在上面题写了《元寂颂》。至和年间,大觉禅师请求归老山中,仁宗皇帝不答应,还下圣谕道:“山就是如如(义与真如同,即自性不动不变的意思。——译者)实体,你将回到哪儿去呢?还是住在京城,振兴佛法。”不久,仁宗遣使赐龙脑钵。大觉禅师谢恩后,捧着龙脑钵道:“佛家穿坏色衣(坏色即杂色,袈裟以杂色制成,故称坏色衣。——译者),用瓦器铁钵盛食,此钵违背佛法。”于是把它烧掉了。中使回奏,皇上感叹不已。治平年间上疏求归,英宗皇帝依从所请,颁赐亲手写的诏书道:“大觉禅师怀琏,受先帝眷顾,屡次乞归林下。现在听从他的请求,使他满足闲居的心愿。凡是他经过的可心的禅庵寺院,任凭他的意愿住持;十方禅林,不准逼迫请求他住持。”
大觉禅师渡江以后,在金山西湖稍事停留。四明郡守以育王虚席以待为由,迎请招致,九峰韶公撰写疏文,劝请四明之人,一起出力,修建大阁收藏皇上赐给大觉禅师的诗颂,题额叫“宸奎”。翰林学士苏轼做杭州知府时,写信问禅师道:“承蒙要求写作《宸奎阁碑》,已经撰成,衰朽废学,不知值得刻上石碑否?听参寥说,禅师出京的时候,英宗皇帝赐予手诏,其中有‘任性住持’的话,不知果真有否?如果有,恳切请求录示全文,想要添入这一节。”大觉禅师始终藏着不拿出来。等他圆寂后,才在箧笥中找到。
大觉禅师曾对僧众道:“如若论及佛法两个字,是多增加的辞语,细微的学说。本分的衲僧,听到提起,一摆就摆断了,不接受一点。然后就能在天同天,在人同人,在僧同僧,在俗同俗,在凡同凡,在圣同圣;一切地方出没自在,只知在十二个时辰中,平平常常地饮水吃饭,快乐无忧。以此互相期许,再没有别的事情。所以古人道:‘放旷长如痴兀人,他家自有通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