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名称 |
761 |
西安事变一个令人遗憾的结尾——也评张学良陪蒋回宁/ 谷丽娟 //党史研究与教学 ,1987.1 |
762 |
西安事变一个使人难忘的结尾——评张学良陪蒋回宁/ 郭溪土// 党史研究与教学 ,1986.3 |
763 |
西安事变以前的张学良与蒋介石/ 杜菊辉 //益阳师专学报, 1996.17 |
764 |
西安事变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王凤英//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0.2 |
765 |
西安事变与第二次国共合作/ 杨晓安// 疏导, 1995.1 |
766 |
西安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宋广波, 陶春玲// 文博 ,1997.1 |
767 |
西安事变与陕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王文涛//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9.1 |
768 |
西安事变与西北政局的演变/ 刘俊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2 |
769 |
西安事变与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郭林 //西域研究, 1994.2 |
770 |
西安事变与中共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论析 /郑德荣,王占仁 //高校理论战线 ,2006.12 |
771 |
西安事变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 /王真// 教学与研究, 1994.2 |
772 |
西安事变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 崔茂盛 //理论导刊, 1986.11 |
773 |
西安事变张、杨命运异同论:(张学良、杨虎城) /蒋文祥// 江海学刊, 1992.2 |
774 |
西安事变张学良释蒋送蒋的深层动因/ 张天社// 唐都学刊, 2003.3 |
775 |
西安事变张学良于12月25日释放蒋介石的原因 /张天社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2002.1 |
776 |
西安事变之后斯大林反对“倒蒋”// 江淮文史, 1994.4 |
777 |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的态度 /于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2 |
778 |
西安事变中波及的蒋氏下僚/ 思年// 海内与海外, 1997. Z1 |
779 |
西安事变中的媒体比较 /罗朋//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1.5 |
780 |
西安事变中的南京国民政府/ 宋波//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1 |
781 |
西安事变中何应钦主战动机之辨析——对“取蒋而代之”论的质疑 /熊宗仁// 军事历史, 1993.4 |
782 |
西安事变中黄埔系的内部分歧 /经盛鸿 //史学月刊, 1995.6 |
783 |
西安事变中解除张学良后顾之忧的解方/ 郑德厚// 党史博览 ,2006.12 |
784 |
西安事变中苏联和日本态度之比较 /李云峰,叶扬兵 //文博 ,1997.1 |
785 |
西安事变中张学良释放蒋介石问题再探讨 /占善钦// 中共党史研究 ,2007.1 |
786 |
西安事变中周蒋会谈之真相考证 /张天社 //唐都学刊, 2006.6 |
787 |
西北“三位一体”破裂原因解析 /何善川// 历史教学问题 ,1998.6 |
788 |
西北“三位一体”统一战线的形成/ 张梅玲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4 |
789 |
西北大联合的形成与西安事变/ 潘舰萍//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7.2 |
790 |
西北青年救国会的历史地位——兼谈西北青年的抗日救国运动/ 曹军// 理论导刊 ,1987.4 |
791 |
西北文化教育界的先驱杨明轩 /张军孝// 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 ,1982.4 |
792 |
西路军西进与苏维埃政权 /冯亚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Vol.32 No.6 |
793 |
西路军与西安事变 : 兼论西路军失败的原因/ 董汉河 //人文杂志, 1993.2 |
794 |
西征红军在彭阳建立抗敌后援会的作用/ 杨树林 //宁夏史志, 2002.6 |
795 |
析西安事变中何应钦的主战意图/ 陶爱萍// 安徽史学 ,1996.1 |
796 |
新桂系的抗日态度与西安事变/ 张壮强//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1995.2 |
797 |
新四军的建立 /瞿建湘 //老年人, 2005.1 |
798 |
续范亭与“西安事变”/ 邢同科// 炎黄春秋, 1996.12 |
799 |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几点启示 /马尚斌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1 |
800 |
炎黄子孙的伟大的凝聚力-从西安事变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必然性 /谭译 //辽宁日报, 1986.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