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佛祖释迦入灭1000年后,地藏菩萨降迹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中部),转生为王子金乔觉,后来王子出家,法号地藏。唐高宗永徽四年(653)王子来到中国,在九华山结庐苦修75年,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七月三十日跏趺圆寂(另一说为唐贞元十年即794年圆寂,时年99岁)。金乔觉死后三年,肉身不坏,颜面如生,人们一致认为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称他为“金地藏”,并起塔供奉。现在九华山上的月身宝殿(俗称肉身塔),就是金地藏坐化及安葬之处。后人因此将七月三十日作为地藏菩萨应化中国的涅槃日,将九华山作为地藏菩萨显灵的圣地了。
九华山寺庙最集中的地方是闵园,有20余座寺庵分布在30公里范围的峡谷里,其中尼庵为数不少,是全国尼庵最为集中的地方。
关于闵园,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唐代时,一个叫闵公的人住在闵园的峡谷里,他平时乐善好施,每天都要施斋给99位僧人。一天,金地藏来到闵公家门,闵公问他有何要求,地藏回答:“我只想求得像袈裟那么大的一块地方作为修身处所。”闵公听后哈哈大笑说:“这方圆百里都是我的,哪儿在乎你一件袈裟这么小的地方?这样吧,你看中哪座山,就把它作为你的修身之地好了。”谁知闵公话音未落,只见地藏将身上披着的黄色袈裟一展,立刻将九华山99座山峰全部罩住。闵公这才知道遇上菩萨显灵了,于是他献出全部庄园,并让儿子闵道明追随地藏出家。不久,闵公处理好家事,也投奔地藏,出家修行去了。
今天人们如到九华山朝奉或游玩时,多留意一下,在地藏菩萨两旁站立的胁侍,就是闵公父子俩。因为儿子道明先出家,因此站在地藏的左边;闵公出家在后,只能居右了(古礼奉左为尊位,但古时也有尚右的习俗。在佛教中以左为尊)。
小知识 地藏菩萨
地藏是梵文的意译,地是指大地。藏是指储藏、存有。《地藏十论经》说他“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故得此名。据佛经记载,受释迦牟尼佛的托付,当释迦入灭而弥勒佛尚未出世前这一段时间里,由地藏代理教化普度众生的重任并兼任幽明(地狱)教主。地藏受此重任,无比荣光,因此在佛祖面前立下大誓愿:定要度尽六道众生,使他们脱离苦难,自己才能成佛。所以地藏又称“大愿地藏”。观音分工的是救度世间众生;地藏分工的是救度地狱众生(罪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