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传说:风动还是幡动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慧能出身贫寒,自幼丧父,没有受过教育,大字不识一个,平时靠打柴为生。某日为顾客送柴到客店,听人诵读《金刚波若经》后从中得到启悟,发心学佛,便到湖北黄梅东山,投在禅宗五祖弘忍门下。

    一日,五祖召集弟子,要求每人作一偈,以定付衣传法之人即接班人。上座弟子神秀作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也作一偈,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慧能的偈颂得到五祖的印可,将法衣传给他,这就是“继承衣钵”典故的出处。

    慧能继承禅宗五祖的衣钵后,离开湖北黄梅,在岭南大庾岭山中隐姓埋名16年。他感觉是到了要将从五祖弘忍那里得来的禅法弘传光大的时候了,因此,他来到了广州最大的寺院法性寺。

    在法性寺里,禅宗大德印宗法师正在给众多信众讲经,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寺前广场的旗幡也被刮得哗哗作响。这时印宗法师说:“大家都说一说,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人们知道这是法师在为大家指点迷津,于是纷纷议论,有的说是风在动,有的说是幡在动。这时,人群中有人高声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人心在动。”顿时,全场为之震动,继而沉默,人们把目光投向一个农夫模样的人身上,他就是慧能。

    印宗法师走下讲坛,来到慧能面前,合掌问道:“久闻黄梅衣钵被一奇人继承,莫不就是大师?”慧能回答:“正是在下。”印宗法师当即请慧能登坛说法,慧能请印宗法师为他剃度。剃度仪式完成后,印宗法师再次请慧能登坛说法,慧能不再推辞,登坛为众人讲说禅宗心经。

    从此,慧能开创了禅宗南宗顿悟流派,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划时代人物。

    小知识  慧能

    慧能(638-713),唐高僧。本姓卢,世居范阳(今河北涿县),生在南海新兴(今广东新兴县)。慧能继承五祖弘忍衣钵后,到韶州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传法,经30余年,培养出众多弟子,终使曹溪顿教禅法流传天下。唐代中宗神龙三年(707)下诏将慧能在新兴的旧居改建为国恩寺。先天元年(712)慧能回国恩寺造塔,翌年在此去世,真身被迎回曹溪建塔供奉。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