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传说:一把金钥匙

作者:出处:
分享到:

 
    陈、隋年间有一位叫智顗(538-597)的人,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他并不留恋舒适安逸的生活。18岁那年智顗就出家了,23岁时拜高僧慧思为师。575年来到浙江天台山,在这里建草庵修行,并收徒讲经九年,名气大震,就连当时陈朝皇帝陈顼也特许将天台县的赋税用于天台山僧众的日常生活费用。隋炀帝杨广为晋王时曾给智顗赐号“智者”,后来人们又称他为“智者大师”。

    因为智顗所创立的宗派是以《法华经》为宗经,所以人们称为法华宗;又因为他长年居住在浙江的天台山修行,人们称其为天台大师,后人将其创立的宗派又称为天台宗。

    传说智顗圆寂前,交给弟子一把金钥匙,嘱咐说:“把金钥匙埋在藏经阁前的菩提树下,二百年后东瀛(今日本)有一位高僧来取经。如与我佛有缘,可将金钥匙和《法华经》送给他。”

    200年过去了,公元804年,日本僧人最澄来到天台山国清寺,从大师道邃、行满学习天台宗教规。

    一天夜里,最澄梦见祖师将金钥匙传授给他。第二天,他将此事禀告了住持。住持听后不禁大喜,忙命人挖开菩提树下的土层,果然发现有一只玉匣。住持小心地打开玉匣,一把金灿灿的钥匙呈现在眼前。

    随后,寺院以隆重的仪式,授予最澄金钥匙和《法华经》。后来最澄携带金钥匙和《法华经》回到了东瀛,开创了日本的天台宗。

    今天,国清寺不仅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祖庭,而且也是日本天台宗的祖庭。

    小知识  天台宗

    天台宗产生于隋代,创始人为陈、隋之间的高僧智顗,《法华经》是天台宗的宗经。智顗依据《法华经》阐明诸法实相(万有即实相)的道理,强调止、观并重,宣传一念三千(现实世界和鬼神世界皆备于一念),并采用《中论》所说空相、假名、中道三事相即之意,建立了空(观一念心无相)、假(观此心具一切法)、中(观此二者不二)三谛圆融并止观双运的修行方法。他曾口述《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等,由弟子灌顶集录成书。他还总结了南北朝各家对佛教的分类法,另创五时、八教之说,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

    到了宋代,天台宗分成山家、山外两派,后只有山家一派得以流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