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悟禅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据《六祖法宝坛经》记载,其中详细描述了慧能继承弘忍衣钵之事:

    唐初,有个姓卢的年轻人,三岁丧父。长大后,砍柴为生,以养活母亲。后听人讲解《金刚经》,觉得很有道理,便出家到黄梅(今属湖北)双峰山弘忍禅师门下,充任行者,法号慧能。

    唐高宗咸亨年间,弘忍要挑选一个衣钵传人,命令门下弟子每个人作一偈,规定偈中必须反映自己的学佛心得,以此来观察弟子们对佛学的悟性。他的上座弟子神秀,以刻苦勤劳、聪颖好学而受到赏识,故有“东山之法,尽在秀矣”之说。他按照弘忍的要求,精心作了一偈,题于壁上: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大字不识一个的慧能,听人诵念了这四句偈诗,便说:“美则美矣,了则未了。”他认为大师兄并未彻底领悟佛理,便口诵一偈,请人复题于壁: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当时的地位,只是寺中碓房舂米的小僧。但弘忍看了他的偈诗,认为他已彻见本性,领悟了禅的真谛,便秘密地向他传授禅法、法衣,立他为禅宗六祖。成语“继承衣钵”之典即出于此。

    尔后,慧能因法辈较低,害怕别人夺走法衣,便回到岭南。遇南海法性寺印宗法师,方得以落发,受具足戒。不久,回到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宝林寺,弘扬顿悟之法,宣扬“见性成佛”,与神秀在北方宣扬的渐悟之说相抗,成为禅宗“南宗”之祖。

    禅思禅悟

    时时检视自己的行为、心念,让自己的心不被外界污染固然好,但一个人如果心中本无恶意、杂念,那么他也就不会被外界的恶意、杂念所污染。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摒弃自己心中的恶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