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大学士苏东坡在给皇帝的奏折中说了几句得罪当时权贵的话而被逮捕下狱,险些丢掉了性命。第二年,苏东坡被贬到湖北黄州,做了一名团练副使。
苏东坡在黄州期间大致做了两件事,一是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也就是被贬黄州的第四年游览了赤壁,因而写下流传千古的《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游赤壁之下……”,另一件事就是与佛教界所保持的频繁联系。
安国寺当然是苏东坡常去的地方,在这座三国时期建立的古老寺庙里,苏东坡沉浸于一方方碑刻,一座座殿堂。就像历史上所有不甘寂寞的文人一样,当他们失意的时候,青灯古佛的佛寺便成了他们抚慰受伤心灵的极好所在。也就是这期间,苏东坡认识了佛印了元禅师,从而为后人留下一段段有关他们友谊和智慧的美妙佳话。
有必要介绍一下佛印了元。
约在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佛印了元出生在饶州(今江西)浮梁县一个信佛的林姓人家。据说他三岁时就能熟练背诵五经四书,表现出难得的文学天赋,十六岁跟随圆通居讷禅师学习禅法,十九岁时国家通过考试招纳僧人,佛印了元以一部《法华经》通过了考试,正式成为一名比丘僧人。此后的一些年里,佛印了元以他出色的才能受到朝廷的重视,先后被派往九江以及庐山的一些寺庙担任住持。佛印禅师以诗论禅,禅中有诗。如“寒寒风撼竹声干,林疏鸟宿难。早是严霜威重,那堪行客衣单。休息紫陌山千朵,且拥红炉火一攒,放下茱萸空中竹橛,倒却迦叶门前刹竿,不会算也,太无端”分明是委婉柔漫的词曲。
一个是当代大学士,却又自称佛门闲客;一个虽为佛门禅僧,分明又是文坛豪杰,二人缘遇,互斗禅机,必然会给后人留下一串串令人喷饭而又饶有兴味的禅话。
譬如这段“输掉玉带”的故事就曾广为流传,相传苏东坡穿着一向随和,但却腰间不离一根玉带。那玉带光彩夺目,甚是华贵,据说那是他被贬黄州时,苏小妹特意送他的礼物。
佛印禅师讥笑他说,东坡居士什么都能放得下,就是放不下腰间一根玉带。
东坡说,佛印禅师什么都能放得下,就是放不下身上一领衲衣。
佛印说,衲衣是我遮羞的布片。
东坡就说,玉带是我身份的招牌。
佛印说,你不是喜斗禅机吗,什么时候你语塞了,就把玉带输给我,让你招牌扫地,身份全无。
东坡也说,一言为定,什么时候你要是输了,遮羞的衲衣脱下来,让你赤条条来赤条条回。
有一天,东坡写了一首好诗,心情很好,便系上那根光彩夺目的玉带前往佛印禅居的江南庐山脚下归宗寺。
那天正好佛印禅师的寺里即将举行盛大的法会,见到东坡,禅师故意逗他说,东坡居士来迟了,今天这里没有安排你的座位。
东坡看了看四周,知道禅师又在逗他,于是便说,真的没有吗?那就只好借禅师的身体做我的法座吧。东坡说了这句,心里很是得意,觉得总算把佛印打趴在身子底下了。
佛印禅师说,东坡居士学佛多年,当知一切身体不过四大(地、水、火、风)假合、五蕴(色、受、想、行、识)炽盛的产物,四大本空,五蕴非有,佛印非在,了元也无,居士又坐何处呢?
是啊,既然一切皆空,非有非非有,禅师的身子又何曾有呢?
见着东坡居士愣在那里一时语塞,佛印禅师伸出一只手来,眼却只看着东坡腰间的那根玉带。于是,苏东坡只得从腰里取下那根玉带,不声不响地交到佛印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