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舍卫国有个居士,家中忽遭不幸,所以房舍和田地都失去了,家人也都不幸遇难,剩下一个儿子无依无靠。这个孩子听说给僧人布施,多做善事,将来死后能升入天国。于他发誓要尽力布施僧人。他虽然年纪很小,但聪明过人,故而学会很多本领。
城中另有一位富居士,家有良田千顷,金银珠宝无数,还开有几间店铺。一天,那个穷孩子来到居士家,对居士说:“我可以帮你掌管店铺,经营生意。”
居士看到是个小孩,感到很奇怪,问道:“你小小年纪,有何做生意的本领?”
孩子答道:“我会计算,会掌管钱物,还有经营田产的能力。”
居士问:“我若用你,一年需要付你多少佣金?”
孩子想了想说:“大约一年一千两黄金就够了。”
居士讨价,道:“今年年景不好,就算五百两吧。”
孩子说:“我并不在乎这几个钱,你既急用人,我明天就来工作。”
第二天,孩子来到居士的店铺掌管生意。一个月后,居士来查帐,果然发现收入比以往多了三倍。另外,田里的收获也比以前多了三倍。居士很佩服孩子经营有方,又怕孩子要离去。
到了年底,孩子来找居士索要一年的工钱。居士生怕他拿到钱后就不给自己干了,于是屡屡拖延不给孩子工钱。居士问:“你这么着急要钱到底有何用途?”
孩子答道:“我早就发誓要布施僧人,现在我有了钱就可以了此心愿了。”
居士相信了孩子的话,又问道:“你准备到何处发布施呢?”
孩子说:“我想到佛的寺院去。”居士说:“还是就在我家发布施吧,我这里有很多的食物器皿可以尽你使用。”孩子就同意了。
他到寺庙对僧人说:“明天请到我主人家吃斋饭。”佛和僧人点头应允。
第二天正逢节日,城里的百姓纷纷拿出家中蔬菜、干饼等食物布施僧人。僧人们互相告诫:“今日是大节,布施的人一定很多。男阶孩子今日要倾尽所有布施,十分虔诚。我们在别处要少吃一些。”
僧人们一路走来,到居士的门前。虽然孩子准备了丰富的斋饭,但僧人们只是稍微用了一些。孩子问僧人:“你们是不是可怜我贫寒,才不肯多吃。”
众僧人答道:“今天是节日,布施的人很多,我们一路走来已经吃得差不多了,所以不能再用了。”
孩子心中忧愁,认为自己的心愿无法实现,就去向佛请教。佛说:“你的虔诚之心我们已经知道,将来一定会升入天国,你快回去吧。”孩子这才高兴地回去了。
有一天,一队商人做生意路过舍卫国。他们是从遥远的优那禅国来的,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人困马乏,并且已经断粮几天了。商主便进城去采买食物。但由于年景不好,城里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可以供给他们。商主想:“这么大的地方怎么会没有分粮呢?我要仔细再寻找一遍。”
有人告诉商主:“城边那个居士家中十分富有,一定有食物给你们。”
于是商主到了居士家中,对孩子说:“我们是远道来的商人,途经贵国,急需食物救命。”
孩子问:“你们有多少人?”
“大约五百人。”
孩子说:“赶快都带来吧。”
商人们来到居士家。孩了端出丰富美味的饭菜招待他们,使大家吃得饱饱的。另外,还送了一车食物给他们带着路上吃。商主十分感谢孩子,就从衣服上解下一颗价值十万钱的珍珠,放在地上的铜盂里算是答谢。其他商人也纷纷解下自己身上佩带的金银珠宝,放在铜盂中。孩子一看急忙说:“我不是卖给你们食物的,你们为什么要留下这些钱财?你们先在我家休息几日,待我向佛问明再说。”
孩子问佛,佛说:“若是你做善事得的报答,并不妨碍将来升天。”孩子这才收下了礼物。
有个商人问居士:“这城中从前有一个叫某某的居士还在吗?”
居士回答:“他早就过世。不过,那个给你们布施食物的孩子就是他的儿子。”
商人对孩子说:“你父亲生前是我的朋友啊。”于是商人们又留给孩子千两黄金,才离开了居士家。
居士只有一个女儿,生得端庄美丽,知书达礼。居士就把女儿许配给那孩子,并将田产、店铺都交给他们管理。不久,居士就去世了。
居士死后,国王问大臣:“他有儿子吗?是谁负责料理的后事。”
大臣答道:“他只有一个女婿,十分能干又孝顺,居士的财产都是他管理的。”
于是,国王就召他来此,一看果然不凡,就封为大臣,管理国事。这就是舍卫国中的忽起长者。
——据《沙弥塞律》第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