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四节 选举方式的伟大创造

杨永华

    
    在选举工作中,边区党和政府,紧密依靠群众,坚决贯彻无记名投票的原则,结合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文化落后的实际,创造了亘古未有的选举方式,保障了人民的选举权利,谱写了中国选举史上的光辉篇章。边区的选举方式主要有:
    一、投票法
    每个选民发给选票一张,由选民执笔挑选,同意某人时,在其名下画圈,不同意某人时,在其名下面杠。在1941年选举中,绥德县薛家坪村创造了“看人画票法”。它被推广于各乡市,受到选民的欢迎。这个办法,是请候选人按选票上名字顺序对坐在选民面前。这样,不识字的人或不知道候选人名字的人,就可看人画票。
    二、烧洞法
    每个选民,发给选票一张,香头一个,大会主席团主席详细介绍候选人,由选民自由选择,同意谁,就在其名字上烧一个洞,投入票箱。属于此法之类的还有两种方式,一是大票烧洞法。就是将候选人名字写在大纸上,选民按自然村分成若干小组,各组排成顺序,一个一个地叫到大票面前,主席团主席读候选人名单,由选民自由选择,赞成谁,就在谁的名字下用香烧一个洞。二是编号烧洞法。就是将候选人编成号码,将他们的名字连同号码,写在一张大纸上。然后,每个选民发一张印有候选人号码的选票,由主席团主席宣读大纸上的候选人及其号码,读毕,选民自由选择,同意谁,在其名字下烧一个洞,投入箱票。这两种方式,适合人口密集地区,对没有文化的选民,参加乡市选举最为方便。但大票烧洞法,不够秘密,有的选民感到为难,编号烧洞法的程序,比较复杂,有的选民理解不了。
    三、投豆法
    就是选举委员会根据本选举单位有几个候选人,就准备几个碗,在每个碗上贴一个候选人的名字,将这些候选人的票碗,摆在桌子上,监票员监场,司票员照选民名册顺序边叫每个选民到票桌前,边按应投几票即交给选民几粒豆子,并同时告诉他某碗是某候选人的,愿选某人,投豆到某碗。这种方式,适合人口较为集中的小村庄,对目不识丁的选民,参加县市选举最为方便,特别是它计票明白不混杂,选民也容易“解得开”,缺点是不易做到保守秘密。
    四、背箱法
    就是选举委员会于选举前,推定若干忠诚可靠的司票员,把选票照名册发给各选民,待选举之日,准备若干箱子,上锁贴封,由司票员分途收票。这个方式,是延川县创造的,因适合某些选民的需要,很快推广于各县。这种方式,适合于地广人稀和国民党顽固派经常骚扰的边境地区,对小脚妇女、老弱病残选民参加县选、边区选最为方便。其优点是,收票到家,保证绝大多数人投票,事先发票,选民有充分思考余地。缺点是,选前发票,给坏人活动当选以可乘之机,某些心怀叵测的司票员可利用职务之便,实行偷梁换柱,抽出选民票,投入自己的伪票。费时费力,冷冷清清,不易表现民主运动的热潮。
     五、举拳法
    就是唱一个候选人,举一次拳,每个选民有几票,就举几次拳。这种方式,适合人口集中的小村庄,对识字很少的选民,参加县选,手续简便。它的缺点是不秘密,使碍于情面的许多选民,违心地跟着别人举手,选举自己不同意的人,或者使不重视选举的人,敷衍了事,把选举代表当儿戏。因此,从1941年选举起,就基本上废止了这种方式,陇东个别地方采用,是由于多种因素形成的迫不得已的办法。

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稿《宪法、政权组织法篇》/杨永华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