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三 地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边区保安队

宋金寿 李忠全

    
    1937年8月,当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时,一部分红军的地方部队,也同时改编为八路军。这部分红军地方部队,后来又以八路军留守部队的形式留在边区。其余未改编的红军地方部队和游击队,则改编为边区保安队。
    8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高岗任边区保安司令员,周兴任副司令员,同时成立保安司令部,谭希林任参谋长;政治部由吕振球任主任。
    保安司令部成立以后,按照红军地方部队、游击队和警卫队战斗力的强弱和政治素质的高低,分别改编为保安基干大队、县保安队和警卫队。保安基干大队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并且有相当的机动能力,能进行超县界的作战;县保安队,则较保安基干大队在素质上低一些,作战的机动能力也低,一般不进行超县界的作战;警卫队则负责党政军机关及首长的安全保卫工作。第一次改编,编成十余个保安基干大队和若干个县保安队、警卫队。
    保安部队肩负肃清边区内部的土匪汉奸,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准备对日作战保卫边区的任务。边区的保安部队的指战员同八路军留守部队一样,绝大部分出身于贫苦农民,经过土地革命战争的锻炼,意志坚定,有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因为保安部队参加的战斗多与保卫家乡相结合,打仗总在家乡附近,熟习实际情况,能发挥较强的战斗力。但文化水平低,见闻不广,家乡观念重,不愿离开家乡,游击习气重,需要进行更好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学习文化,提高指战员的文化素养。
    保安部队除了独立作战以外,还负有配合八路军作战,和为八路军留守部队输送干部和战士,以至整个建制升格或改编为八路军正规部队,是八路军的助手和后备队。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在边区内为八路军留守部队扩军2500人,除了直接从自卫军中动员以外,有相当数量是从保安部队中输送的。
    由于红军地方部队的主要部分已改编为八路军,同时又不断地向八路军正规部队输送干部和战士,因此,边区保安部队的素质受到影响,数量上也感不足,1937年11月,边区保安司令部决定,从11月开始,到12月15日止,扩充边区保安队4000人。
    保安部队是卫护当地政权的直接依靠力量,有了这支部队,不但巩固了边区的政权,而且使边区的社会秩序得到了安定。

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史/宋金寿 李忠全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