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央红军长征的新局面
遵义会议后,张闻天、毛泽东、陈云等中央领导人,深入部队传达会议精神,并将会议精神电告红四方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及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同时,中革军委对红军后勤结构进行了调整,撤销和合并了几个部门,抛弃了不易携带的辎重。红军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在新的中央领导的指挥下,驰骋在云贵高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通过彝族区、翻越夹金山,同数十万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周旋,展开机动灵活的运动战,迅速扭转了战局,从而自觉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出现了长征以来的新局面。
四渡赤水 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后,蒋介石为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边境地区,急令中央军薛岳兵团和黔、滇、川、湘、桂军各一部,约40万兵力,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将中央红军围歼于乌江西北、川黔边境地区。在敌我兵力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为摆脱国民党军的围攻,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迅速北渡长江,向川西或川西北挺进。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分三路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28日发起土城战斗,给尾追的川军以重创,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1月29日,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分三路从猿猴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古蔺、叙永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这时,蒋介石立即调集重兵进行追击拦截。毛泽东认为渡江北上已不可能,中共中央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计划,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2月9日,中央红军各部到达川滇边的扎西地区。
红军进入川滇边境后,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调集重兵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长江以南、横江以东、叙永以西地区。在此情况下,毛泽东提出回师东进、再渡赤水,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发动进攻,重占遵义的主张。11日,中央红军从扎西挥师东进,于18日至21日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向桐梓地区疾进。川军一部慌忙由扎西附近向东追击,黔军一部从遵义向娄山关、桐梓增援,另一部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疾进,企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24日,红一军团先头部队进占桐梓,桐梓守军退守娄山关。25日,红五、红九军团在桐梓以北地区阻滞川军,红一、红三军团进攻娄山关及其以南地区的黔军,相机夺取遵义。当晚,红三军团攻占娄山关。接着,红一、红三军团乘胜向遵义方向追击。27日,在遵义以北的董公寺、飞来石地区击溃黔军的阻击。28日晨再占遵义城。接着,将增援的国民党军大部歼灭于忠庄铺、遵义西南及乌江北岸地区,取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国民党军遭到惨败,蒋介石大为震惊,急由汉口飞抵重庆坐镇指挥,并改以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企图南北夹击,围歼中央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中央红军为进一步调动敌人,遂转兵北进,于3月16日、17日在茅台镇及其附近三渡赤水,向四川南部的古蔺、叙永方向前进。19日,红军攻占镇龙山,接着进至大村、铁厂、两河口地区。
红军再次进入川南,蒋介石判断中央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令所有部队向川南进击,企图围歼红军于古蔺地区。在国民党军重兵再次向川南集中的情况下,毛泽东决定,乘敌不备折兵向东,在赤水河东岸寻机歼敌。3月20日,为迷惑国民党军,红一军团一部大张旗鼓地向古蔺前进,诱敌向西;主力则由镇龙山以东地区,突然折向东北,于21日晚至22日分别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四渡赤水,从敌重兵的右翼分路向南疾进。26日进至遵义、仁怀大道北侧干溪、马鬃岭地区。27日,红九军团由马鬃岭地区向长干山方向佯攻,引国民党军北向,主力继续南进,于28日突破鸭溪至白腊坎间国民党军封锁线,进至乌江北岸的沙土、安底等地。31日经江口、大塘、梯子岩等处南渡乌江,其前锋进至贵阳息烽西北地区。中央红军巧妙地跳出敌人的合围圈,把国民党军的重兵全部甩在赤水河西岸和乌江北岸。4月中旬,红军乘虚佯攻贵阳,随后向云南方向挺进。4月24日,中央红军进入云南。
四渡赤水战役,毛泽东充分发扬红军运动战的优势,指挥中央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国民党重兵之间,声东击西,出其不意,避实击虚,陷前堵后追的国民党军于徒劳往返、疲于奔命的境地,成为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
巧渡金沙江 中央红军佯攻贵阳,调出滇军,为北渡金沙江创造了条件。1935年4月29日,中革军委发出《关于野战军速渡金沙江转入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指出:“由于两月来的机动,我野战军已取得西向的有利条件,一般追敌已在我侧后,但敌已集中七十团以上兵力向我追击。”现在“金沙江两岸空虚”,“因此政治局决定我野战军应利用目前有利时机,争取迅速渡过金沙江,转入川西消灭敌人,建立起苏区根据地”。①当日,中央红军分三路前进。5月1日,先头部队直趋金沙江畔。
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招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中央红军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和龙云认定红军的目的地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即派飞机沿金沙江上空疯狂轰炸,又命令控制渡口,毁坏、沉匿所有渡江船筏,企图阻止红军渡江,情况十分紧急。
5月2日,朱德命令红一军团从龙街渡江,红三军团从洪门渡渡江,红五军团从皎平渡渡江。并命令刘伯承率干部团一部在皎平渡架桥,同时侦查渡河点。5月3日,刘伯承率部赶到皎平渡渡口,缴获两只木船,乘坐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消灭国民党军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渡口。随后,他们又找到5条船,动员36名艄公,从5月3日至9日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渡过金沙江。单独行动的红九军团,在完成红军的牵制任务后,于5月9日在树节、盐井坪地区渡过金沙江。两天后,敌人追兵赶到南岸时,红军已毁船封江,无影无踪。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优势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长征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强渡大渡河 中央红军北渡金沙江后,以部分兵力围攻会理,其余部队在会理地区进行短期休整。1935年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会理召开扩大会议,决定中央红军继续北上,渡过大渡河,同红四方面军会师。5月20日,中革军委命令中央红军“迅速北上,争取渡江先机,首先进到清溪、泸定桥、洪雅地区,与川敌进行作战机动,争取赤化,为战略上基本方针”②。5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经冕宁地区北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民区后,于5月24日晚赶到大渡河西岸安顺场。
大渡河宽百余米,水深流急,素有“天险”之称。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当年率大军覆没之地。蒋介石妄想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把红军歼灭于大渡河畔,严令国民党军各部向安顺场疾进。为抢在国民党“追剿”军赶到之前渡过大渡河,中央红军决定实施强渡,以粉碎敌军前后夹击合围的阴谋。5月25日,由红一团第二连连长熊尚林,第二排排长罗会明,第三班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表克,战士张桂成、萧汉尧、王华亭、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第四班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战士萧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等17人组成的突击队,在当地4名船工的协助下,在团主力炮火支援、掩护下,冒着对岸守军的密集枪弹,强渡大渡河成功。后续部队及时跟进,一举击溃守敌一个营,巩固了渡河点,为中央红军北上打开了通道。
然而,由于缺少渡船,加上大渡河水深急流,无法架桥,数万红军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部渡河。中革军委决定,刘伯承、聂荣臻指挥红一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中央红军主力由林彪指挥,以红二师第四团为前卫,沿大渡河西岸北上,尽快抢占离安顺场160公里的泸定桥。5月29日晨先敌赶到泸定桥。
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是铁索桥,扼川康要道,由13根铁索组成。桥东头与泸定城相连,国民党军在红军到达前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破坏,只剩下铁索悬在奔腾咆哮的大渡河上,形势十分险恶。5月29日,为夺占泸定桥,红军第四团经过紧张准备,于当天下午4时发起夺取泸定桥的战斗。在统一号令下,全团火器一起开火,由22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守军密集的火力,一面铺桥,一面前进,向对岸冲去,终于占领泸定桥,冲进城内。6月2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由泸定桥胜利通过了大渡河,使蒋介石妄图围歼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的计划彻底破产。
翻越夹金山 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县城后,于6月3日继续北上,7日占领天全,8日占领芦山。同日,中革军委在《为达到一、四方面军会合的战略任务指示》中指出:“我军基本任务,是用一切努力,不顾一切困难,取得与四方面军直接会合”,而“取得懋功及小金川流域是关系全局的枢纽”,号召“全军以最大的勇猛果敢,机动迅速,完成战斗任务,以顽强意志克服粮食与地形的困难”。③朱德致电各军团、军委纵队,对中央红军北上懋功,会合红四方面军的行动作出部署。当晚,红军先头部队占领宝兴县灵关场。9日顺利过宝兴县城,开始向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进军。
夹金山,是邛崃山脉南段的高山,位于宝兴县西北、阿坝州懋功县以南,海拔4000多米。山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空气稀薄,没有道路和人烟,气候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雪时雨,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面对人迹罕至的大雪山,衣着单薄、给养困难的红军指战员,着实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困难。虽然当时正值盛夏时节,但一到雪山脚下,大风呼啸,雪花满天,温度骤降。6月12日,红军从夹金山脚下大跷碛地区出发,开始向夹金山进军。红军战士喝下一些烈酒、姜汤、辣椒汤,冒着严寒,不畏山高,沿崎岖狭窄的泥路,穿过透骨的晨雾,经烧鸡窝、一直箭、五倒拐等地,向山顶进发。战士们爬上顶时已是中午,他们用镐刨开雪路,后续部队沿着他们的脚印前进。草鞋渐渐地裹满了冰雪,脚冻得失去了知觉。山上狂风四起,雪花随风扑面而来,像刀割一般拍打着战士们仅用单衣遮盖的躯体。有些战士草鞋穿烂了,只好光着脚爬过雪山,许多人得了雪盲症,只好让人拉着下山。有的伤病员经不住风雹雨雪而倒在雪地上,再也没有起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军指战员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以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终于翻过夹金山。当天,中央红军先头部队一部到达懋功县达维镇,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文献》,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第321页。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文献》,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第347页。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文献》,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第472—473页。